[媒體廣場]解讀七部委穩定房價措施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3日 07:15)
CCTV.com消息(媒體廣場):大事小情共同關注,媒體視線各有不同,進入媒體聚焦,看看各家報章最關注的話題。這幾天,建設部等七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的通知》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對老百姓都關心的房價穩定的問題,通知中提出了很多細節性的措施。今天的聚焦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媒體對這些措施是怎麼解讀的。
人民日報——高度重視穩定房價價格工作
昨天的人民日報為此發表評論説,(房地産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住房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發展正處在緊要關頭,必須要把解決房地産投資規模和價格上升幅度過大的問題,作為當前加強宏觀調控的一個突出任務。)
經濟日報——宏觀調控的主要措施
經濟日報的評論員文章則分析了我國房地産行業發展迅猛的同時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房價上漲過快;投資規模過大;結構性不合理;市場秩序混亂。如果不加以規範,那麼伴隨著房地産業的非正常發展,甚至“畸形繁榮”,)隨之而來的將是整個行業的大起大落,並給整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經濟參考報——穩定房價 政府再出組合拳
經濟參考報的報道把“打擊炒地行為”、“調整稅收政策”、“期房禁止轉讓”,作為此次房地産新政的關鍵詞。(這是因為造成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性問題以及不合理的需求增長。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供應量不足,不能夠滿足廣大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因此通知中著重要求,要保證中小套型住房供應,房地産主管部門要提出住房銷售價位,套型面積等控制性要求,作為出讓土地的前置條件。
中國國土資源報——土地調控要切實發揮作用
而房地産市場秩序混亂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不法開發商散佈虛假消息誤導市場以及囤積房屋、土地進行炒買炒賣造成的。甚至有一些開發商放慢開發建設和銷售進度,囤積土地,增加市場的緊張氣氛,為此,通知要求要打擊炒地行為,(今天的中國國土資源報説,國土資源部具體落實這些工作時,提到各地要制定房地産用地供應計劃,並向社會公佈,明確房地産開發土地供應總量、用途和供應時間,)使老百姓能全面了解土地、房屋的供應情況。
中國青年報——五大關鍵詞引領今年樓市
(中國青年報的點評説,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給老百姓創造一個透明有序的方地産市場。)
中國稅務報——住房兩年內轉售 營業稅照單全收
對通知要求的調整稅收政策,今天出版的中國稅務報的説法是,(從2005年6月1日起,對個人購買住房不足兩年轉手交易的,銷售時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額徵收營業稅,超過兩年轉手交易的,則免徵營業稅。)另外,報紙説,各地要嚴格界定現行的有關住房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範圍,對不符合享受優惠政策標準的住房,一律不得給予稅收優惠。
中國經濟時報——稅收政策調整對百姓購房有何影響?
那麼加大了稅收調節力度,將對百姓購房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中國經濟時報説,(細細對比,住房轉讓政策環節營業稅政策的調整,主要目的在於增加短期炒作成本,遏制投機炒作。因為政府對老百姓自住的普通住房需求一直是支持和鼓勵的,此次特別明確了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的認定標準,)過去由於對什麼是普通自用住房沒有嚴格界定,一些地區在執行中把優惠政策擴大化了,一些不該享受優惠的也享受了,普通百姓的自住房需求反而沒得到應有的保障。此次稅收政策是要遏制投機性需求,對普通老百姓不會産生影響。
國際金融報——打擊投機穩定房價成共識
國際金融報則説,(最近一系列的調控細緻的出人意料。這些細節性的措施,在以往籠統的指引性政策中很少見到,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央政府控制房價上漲過快的堅定決心,)更強調了對投機力量的精確打擊。
新華社——穩定房價關鍵是規範地方政府行為
昨天新華社發表評論説,這些措施讓對房價瘋漲怨聲載道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總結一下,可以這樣説,與去年的調控措施相比,最近一系列的調控是從更開闊的視角展開的。在這樣的思路下,政府、銀行、地産商等市場參與者都在這個調整過程中擔負了相應的責任。銀行和地産商需要承擔規範自身行為、控制自身風險、遵守市場秩序的責任,政府則需要承擔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手段,規範市場行為、引導市場發展、建立相應社會保障體系的責任。責任的明晰給調控帶來了更大的靈活性和可執行性,也為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結束語
正像很多報紙轉載新華社的文章標題所説,樓市調控措施溫暖著百姓的心。其實,宏觀調控也好,市場需求也罷,房價真正平抑下來,才是咱百姓的願望。至於政府的各項政策能否真正達到預期目的,實現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心願,還得靠時間來證明。
責編:慕泉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