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經濟學大師的"預言"與"寓言"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3日 10:51)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被視為中國最有希望獲得諾獎的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上週末的首屆"青年華商峰會"上坦言,影響全球的中國經濟必將造就諾貝爾獎獲得者,但這需要青年學者的努力,並不無遺憾地稱"30年後,世界經濟學的大師會在中國出現,可惜那時我已經很老了。" 在他看來,平均每年超過8%的GDP增速已經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國,而這種狀態還將持續30年,因此,30年後世界經濟學大師一定會在中國出現。"當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只有中國的經濟學家才能講清楚中國的問題。"(1月10日,北京晨報)

  林毅夫是筆者尊敬的一位經濟學大師,特別是他所倡導的"新農村運動",吸引了很多北大"海龜"回國並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筆者十分佩服這種務實的為學風格。然而林教授近些年來預言特別多,記得在去年九月初首屆青年華商峰會啟動新聞發佈會上。林教授就曾預言"在未來20年至30年時間裏中國很可能繼續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最少和美國的經濟規模一樣大,屆時世界500強中將有100位都來自於華商"(北京青年報,2004年9月9日)。看來林教授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對中國經濟的騰飛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十分有信心。我們假設這一預言具有堅實的理論與現實依據,並經過科學的"測算",然而筆者對林教授這一次"預言" 不敢茍同並深表懷疑:一國經濟騰飛與就一定能促使諾貝爾經濟學獎"花落此國"?換言之,世界級經濟學大師難道是特殊經濟現象這一"機遇"因素造就的?

  自從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于1969年頒發給簡丁伯根和拉格納弗裏希兩位大師至今,共有53名經濟學大師獲此殊榮,然而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學界只能一年又一年地望"諾"興嘆,並"納悶兒"為什麼美國的經濟家家總是那麼的"幸運"!眾所週知,美國經濟在全球化中的"角色"非同小可,所以如果按照林教授所稱一國經濟的全球影響力與經濟學大師的誕生"正相關"這一論斷,美國學界獲得諾獎自然是"應該的",然而我們又怎麼能據此解釋印度、荷蘭、挪威等國經濟學大師獲獎呢?!這些國家無論從經濟總是還是全球的影響力都不及中國,然而照樣不"耽誤"大師們的誕生!

  所以説,從一國經濟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及受關注程度來判斷經濟學大師的誕生地,這本身就是一個荒唐的邏輯悖論。同樣,林教授所稱的"只有中國的經濟學家才能講清中國的問題"也是主觀臆斷。美國從學界到政府機構,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層出不窮,諸如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和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莫裏斯格德斯坦長期關注中國經濟,從理性、客觀地分析中國問題,未必沒有中國所謂經濟學家"能耐大"。

  事實上,真正決定經濟學大師誕生與否取決於一國的學術規則與學者理論功底和學術修養等"內因",而非經濟增長與受矚目程度等"外因",更與什麼"主場優勢"無關。再拿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來説,紮實的經濟理論與勤奮有加的為學精神是造就其"名聲鵲起"的主要原因,這背後更有良性的學術規則與濃郁的學術氛圍。博弈論大師納什不幸的人生經歷和執著的治學精神,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的大氣使得多少人深受震撼(這也是電影《美麗心靈》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之一吧)。筆者個人以為,美國學者的"出名"心態並不是那麼迫切,而是在務實的耕耘中默默無聞,至於身後的名氣,是"玉汝于成"的結果,更是"身外之物"。在美國,有人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不同行業和職業概括為紅、黃、黑三道。紅代表政要們要走的紅地毯,即官道;黃道代表黃金,即經商掙錢之道;黑代表博士帽,即學問之道。三道各有其不同的價值觀與遊戲規則。涇渭分明,互不攀比,進入哪一條道,都得遵守各道的遊戲規則,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我國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從近兩年被媒體曝光的一些經濟學家發表一些言論,其實是為其擔任獨立董事公司老闆牟利的事件我們便可略知一二。

  總之,林毅夫教授的預言給從一個側面給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學界鼓了把氣,但真切地希望這樣的"預言"越少越好,也許正是這樣的預言使得本來就很浮躁的經濟學人們"飄飄然",也許正是這樣的預言轉移了各界對我國經濟中深層弊病的注意視線。無論經濟增長,還是經濟學大師的誕生,靠的應該是真抓實幹,靠的應該是遊戲規則的完善及按規則辦事的習慣,而不是別的什麼。預言太多就會成為"寓言"和"童話",不具有實踐意義,更可能落得海內外有關人士的笑話。(網友:東方愚)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于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