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評論(一):正確看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3日 16:29)
經濟日報消息:最新統計顯示,近兩個月宏觀調控的效果越來越明顯。對此,有些人認為大功告成,可以“收兵”了;還有一些人對此次宏觀調控依然認識模糊,暫時壓下來的投資熱勁仍在萌動,寄希望於風頭過後項目再度上馬。這些情況説明,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宏觀經濟,把認識進一步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準確判斷上來,是非常要緊的一件事情。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針對部分地區和行業投資過熱、信貸投放過快,以及亂佔濫用耕地、糧食供求關係發生變化等問題,中央及時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經過努力,5、6月份的實際投資增長12%左右,基本回落到正常水平;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幅放緩,6月末,廣義和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穩步回落到16.2%,處於央行制定的17%左右的調控目標內,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6.3%,比5月末又減緩了2.3個百分點;價格漲勢趨緩,5月份消費物價總水平比4月下降0.1%,6月份比5月份下降0.7%,生産資料價格總水平環比也在下降;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取得重要進展,亂徵濫佔耕地現象開始改變。這一切都證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決策是十分必要、及時的。
但也要認識到,眼下宏觀調控所取得的效果仍是階段性的,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仍然偏大,投資結構還不盡合理,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的矛盾雖有緩解,但供求壓力依然很大。因此,那種認為宏觀調控已經大功告成的認識是沒有根據的。
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重要關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處於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加速轉變的關鍵時期,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産業之間的關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這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對就業、人口、資源、環境等提出了挑戰。我國目前的人均GDP已達到1000美元,走出低收入國家行列,並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國際經驗表明,這一階段的國家既是“黃金髮展期”,經濟社會轉型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的強大動力,可以保持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增長,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同時又是“矛盾凸顯期”,在這樣一個重要關口,如果宏觀調控及時,就可以把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下去,如果出現大的起伏,給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恢復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還要看到,這幾年我國GDP增長速度雖然比較快,但代價也相當大。分析去年的情況,我國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4%,但是消耗的水泥卻佔全球消耗量的40%,原煤佔31%,鐵礦石佔30%,鋼材佔27%,每創造1美元所耗費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這種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很多問題,已經難以為繼。
而今年一季度,這種粗放增長的勢頭不減: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3%,增幅之高是多年所沒有的;鋼鐵、水泥投資增長1倍以上;地方項目投資增長60.2%,大大高於中央項目投資增長4.8%的幅度。與此同時,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加劇,17個省份拉閘限電,煤礦普遍超能力開採,仍無法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超負荷運營的鐵路運輸進一步繃緊。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勢必使資源和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同時加劇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最終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因此,中央宏觀調控的主線就是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既促進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又防止經濟大起大落;既積極推進經濟建設,又注重社會全面發展、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既緩解當前經濟運行的矛盾,也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同過去相比,目前宏觀調控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經濟全面過熱、投資消費雙膨脹,而是有冷有熱、結構失衡。因此,全面緊縮、“急剎車”和“一刀切”都是不行的,也是難以奏效的,必須雙向使勁,冷熱兼治,既要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又要大力促進消費增長,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産等薄弱環節。況且當前經濟生活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從根本上説還是結構問題、體制問題和增長方式問題,例如投資的過快增長,與行政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不到位有着密切的關係。這些複雜的情況決定了,宏觀調控要在搞好總量控制的同時,把着力點放到推進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上來。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