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國字頭"老帥謝幕的標準在哪?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3日 16:40)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據7月12日的《北京晨報》報道:長城的王之、三九的趙新先、長虹的倪潤峰,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三位“國字頭”企業元勳因“年齡已過60歲”卸任。種種跡象顯示,中央和地方國資委對大型國企人事調整的帷幕已經拉開。管人、管事和管資産,統領187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國資委直接導演了這場“告別年代”的“大戲”,“60歲”這是國資委為“倪潤峰們”劃出的底線。

  如果都參照我們這個“60歲”的謝幕標準,這個世界將會少了無數邁入“後60”階段創造奇跡的企業家。遠的不説,就説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誠先生吧,今年他已經76歲高齡了。自1988年開始,在60歲後的16年間,讓我們看看他至少創造了哪些奇跡:1988年4月,李嘉誠聯合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以及李嘉誠持有股份1O%的加拿大國際商業銀行,在加拿大成立協和太平洋公司,獲得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舊址的發展權。1988年6月,李嘉誠將擴張的目標回首注目于騰飛之中的亞洲地區。李嘉誠聯合香港商界巨亨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軒、曹文錦等,投標獲得政局穩定、深具潛質的亞洲四小龍之--新加坡的展覽中心發展權。1989年,李嘉誠統率和記黃埔成功收購英國 Quadrant集團的蜂窩式流動電話業務,成為和記黃埔通訊業務進軍歐美市場的起點。1990年6月,和記黃埔又以1.6億港元收購美國通訊器材製造業AT&E集團的可換優先股……

  李嘉誠先生應該慶倖自己不是在國內搞國企的,否則他的輝煌成就至少要削減一半甚至更多。提倡幹部年輕化的思路並沒有過錯,可是我們選拔的幹部不僅要年輕,而且要年輕有為,假如一個老帥比一個年輕人更年富力強,我們有什麼理由讓他60歲就早早謝幕呢?

  判定人才的惟一標準是德才兼備。如果擁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國資委僅僅憑藉“60歲標準”就把“國字頭”老帥趕下臺,只能説它誤讀了國有企業,將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混為一談。“60歲標準”適用於很多政府機關,卻萬萬不可用於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的“善治”講求的是穩定的發展戰略和能夠始終貫徹戰略的領導們,誰敢保證老帥謝幕後,後繼者能夠讓一切戰略方針正常運轉?

  決定人才去留的只能是市場,而不是行政命令,讓市場競爭中的優勝劣汰去篩選人才,國企的老帥也不能例外,筆者認為這點是國資委首先要深刻反思的。我們完全可以在國有企業設置一個類似仲裁委員會的機構,讓他們去評價自己企業的老帥,去決定他何時謝幕,這樣也顯得更民主與理性一些。如果説誰最了解老帥有多少“斤兩”,有多大“能耐”,能出什麼成績,我認為沒有誰能比一個企業的職工更加清楚自己的老總了。國資委為何不嘗試讓國有企業員工自行決定老帥的去留呢,反而開始嘗試“60歲標準”,確實讓筆者匪夷所思。

  扯得更遠一點,中國的企業老是喊著做大做強,要成為“百年老店”,可是又有幾家企業(包括國企)能經受住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的“折騰”呢?有幾家效益比較好、國際化策略比較成功的國企,在老帥意圖壯大發展、大張旗鼓、大幹一場的時候,卻又在國資委一紙之下黯然謝幕了。

  筆者不敢斷言國資委不懂經濟、不會搞企業,但是其定制的“60歲標準”無疑又是錯誤的;筆者也不清楚那三位“國字頭”的老帥到底有什麼能耐,新上任的新帥又有何特長和能力,但是決定人事變動的權力不能由行政命令代替,這又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國資委,這點你能想通麼?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黃速建的説法更是一針見血:60歲的提法事實上沿襲了機關幹部的退休標準,國資委調整“一把手”的做法事實上與過去組織部門任免幹部一樣,還沒有把國企高管當做“職業經理人”來看待,而是作為幹部看待,“企業家是一種‘稀缺資源’,選擇‘一把手’要看能力而非年齡”。”

  做企業,應該遵循市場規律辦事,其他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站不住腳,也顯得荒謬可笑。筆者期待中國的國企中也能出像傑克韋爾奇、李嘉誠式的精英老帥。而這對我們而言,到底有多困難,還得拭目以待。(網友:鄧璟)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網評天下 更多話題!

責編:于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