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淮河水污染帶來怪現象 治污要綜合考慮(圖)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1日 13:33)

  經濟參考報消息:1950年毛主席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淮河成為中國第一條全面治理的大河。中央和地方先後投資上千億興建淮河水利工程。僅在最近兩個五年計劃中,投資就超過600億元。經過幾十年的治理,淮河“五年一大災,三年一小災”的歷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伴隨著農村城市化、農業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如今,淮河流域1.68億人民面臨的最大危險不再是洪水,而是污染。

  去年年底,淮河水質污染出現持續反彈,今年1至3月加速惡化。生活污水嚴重污染水質,地下水過度開採,污水處理設施不夠,淮河人守著淮河喝不了淮河水。 

  生活污水成為最大污染源

  記者沿淮採訪發現,淮河污染格局已發生變化,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染逐步成為淮河最大污染源,且有繼續增長之勢。


被污染的淮河現在已很嚴重了

  國家環保總局的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淮河流域生活污水污染負荷佔總負荷的比例已達63%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達到80%以上。然而,與之不相適應的是,沿淮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動工率僅為42.2%,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淮河主要污染指標氨氮入河排放量增勢強勁,2002年排放量比1998年增長了30%。氨氮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隨著小城鎮建設的腳步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沿淮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上升。阜陽市環保局副局長史春算了一筆賬,人均每天産生生活污水0.2噸,沿淮地區1億多人口,每天産生生活污水2000萬噸以上,這些生活污水基本上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淮河。

  據淮河水利委員會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2月20日到24日,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監測結果顯示,蚌埠河段內,包括蚌埠三號碼頭排污總口、席家溝排污總口、八里橋排污總口在內的5個入河排污口,多項指標超標非常嚴重。

  2003年,河南省週口地區污水排放量27000噸,其中21000噸為生活污水。安徽省阜陽市污水排放量中,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經佔到77%,COD入河量中生活污水更是佔了88%。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歌頌淮河的民謠代代傳唱,可是當記者沿淮河走訪時,從那些以船為家的水上居民的眼中,看到的卻是他們對家園的憂慮。他們見證了淮河水惡化的全過程,也見證了淮河污染給兩岸人民帶來的災難。

  徐州:記者在徐州市一條主要河流的附近看到,從兩旁小區排出的生活污水散發著一股惡臭,徑直排入主幹河道。當地的老百姓直接從污水溝裏打來污水澆灌莊稼,一位種菜的中年人告訴記者:“這水的肥力比化肥強多了。”

  蚌埠:蚌埠又叫做珠城,當地人説,這裡過去盛産河蚌和珍珠。自從水污染了,河蚌長不了,養蚌人都搬到長江裏去了。

  蚌埠淮河大橋邊的3號碼頭,還沒看見河水,就已經聞見一股夾雜著腥膻的臭味。68歲的陳懷義老人退休前是蚌埠水運航運公司的普通職工,用於航運的小船淘汰後,被固定在岸邊,就成了他的家。

  3號碼頭附近,有人在岸邊挖河沙用於建材,從河裏抽水上來洗沙,洗後的臟水又重新注入河裏。比洗沙水更黑的是從城市的方向延伸過來的水泥排污管道,直徑約半米左右,大股黑水夾帶著各色垃圾直接注入淮河。每走幾步,就能看到這樣一個排污口。這些管道日日夜夜都在流污水,一年到頭不停歇。

  枯水期間,上遊蚌埠閘關閉,加上今年水量小,水流在這裡看起來幾乎是靜止的,水深不過一米。所有人家的小船都在船尾建了簡易廁所。即在甲板上挖個洞,直接排入河水中。陳老漢説,每年汛期來時,水一漲,岸邊成年的垃圾廢物都泡到水裏,加上天熱氣溫高,惡臭熏得人根本不敢開窗。

  陳家小船上最現眼的位置擺放著三、四個大水缸。陳老漢説,雖然住在水上,但他們喝水卻非常麻煩。每隔十天半個月,就要劃著小筏子到數裏外的蚌埠閘附近取水。取回來的水貯在水缸裏,放上明礬澄清幾天才能用。洗衣、洗菜、做飯都得靠它。

  陳老漢他們喝的是6里外蚌埠閘附近的水。蚌埠市第三水廠就設在那裏,部分城市用水也取自河段中。可是在淮委提供的水質監測報告上説,今年1月以來淮河干流13個斷面水質全部超標,包括蚌埠閘在內,均低於3類水質,達不到國家規定飲用水標準。

  盱眙縣:淮河下游洪澤湖邊的江蘇省盱眙縣明祖陵鎮明陵村,住在船上的漁民嚴鳳霞一家幾年來都是到城裏去買桶裝的純凈水喝,這對於靠在放漁期捕魚養家、一年收入三、四千元的三口之家來説,是筆不小的開支。“沒買純凈水前,孩子三天兩頭就鬧肚子。看看那麼黑的水,哪還敢用。” 

  污水處理處於癱瘓

  生活污水根本無法控制,且隨著人口的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在不斷增加,治理生活污水惟一的辦法就是建立污水處理廠。但沿淮污水處理項目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蚌埠市環保局副局長魏孝利介紹,蚌埠近百萬城市人口,每天産生污水30多萬噸,僅有的一個第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僅6萬噸,每天還承擔著豐原集團2萬噸工業廢水處理任務。“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的情況下,處理能力不到全市生活污水總量的1/3。”

  按“十五”規劃,沿淮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尚有93個未動工,佔57.8%。其中安徽省29個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一個也未完成,未動工比例高達86.2%;有的項目即使動工,但離竣工之日遙遙無期;有的項目即使竣工,但根本無法運轉。這與國務院提出的“十五”期間,所有城市必須建污水處理廠,到2005年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率應達到60%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

  生活污水處理項目處於癱瘓狀態的主要原因有:當前污水處理廠企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營的投融資機制尚未建立;未動工項目多為縣(市)級污水處理廠,規模小,難以得到國債資金的支持;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機制尚未形成;有關地方政府領導還未認識到建立污水處理廠的重要性。

  治污資金短缺已經成為沿淮治污項目難以實施最主要原因。《淮河計劃》共需要資金投入約255億元,資金缺口約80億元,主要包括:污水處理廠40億元。

  在某些地方政府看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是高投資,零回報,這與當前以GDP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大勢相抵觸。沿淮某縣的一位主要領導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不建污水處理廠。 

  飲水危機凸現

  由於人口畸形集中,淮河流域本來就有限的地下水資源更加緊張。360多公里的上遊僅有800多萬人。600公里的淮河干流和沙潁河、渦河等主要支流地區,卻承載了1.3億人口。農村每平方公里人口數都在800人以上。該地區地表水幾無可用之處,淺層地下水污染率達87%。中、深層可飲用地下水一旦呈枯竭之勢,淮河流域約1億多人口將凸顯飲用水危機。

  淮河流域有一奇特現象:淮河地下水系基本與地上水系一致。發源自桐柏山區一帶,南與長江、北與黃河地下水系的分界線也與地表水一樣。地質學家稱淮河流域地下水系為“地下淮河”。“地下淮河”由於不同地域的地質狀況、海拔高度不同,地下水分層情況不完全一樣。一般説來,相對高度負50米以上為淺層,50米以下到300米以上為中層,300以下為深層。

  沿淮四省中地表水量最豐的是江蘇省環洪澤湖地區。江蘇省地質調查院2004年2月的調查結果:“淺層地下水水質較差”。其中氟化物大量超標,氨氮、硝酸鹽、錳等均超標。錳超標率達46.9%。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的城鎮,淺層水各項指標都超標嚴重。

  2003年底2004年初,沿淮四省地質調查部門分別完成了“地下淮河”的污染狀況普查,發現全流域50米以內的淺層水中,目前已有80%成為五類水。嚴格意義上不能澆地、不能作工業用,更不能飲用,喪失了水功能。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的“淮河流域環境地質調查”發現,淮河流域地下水資源與人口相比,也非常有限。50米至300米的中層地下水還出現局部污染。

  淮南:淮河干流最大城市淮南,城市人口120多萬,地下各層均無水可採,淮南成為淮河干流惟一以淮河水為飲用水源的城市。今年2月以來,淮河干流淮南段抽測均為五類水,遠遠低於國家飲用水要求的三類標準。加上蚌埠閘的攔蓄,淮南人在僅幾十公里的河道裏,下游排污,上遊又抽上來使用,如此循環往復。市環保局只敢在自己的網站上公佈淮河水質,從來不敢檢測自來水狀況。不只是淮南市,記者從上遊信陽市,到支流沙潁河地區,直採訪到洪澤湖上的船家,都是“守著河流沒水喝”。

  阜陽:阜陽市自來水廠有日供水10萬噸能力,實際供應僅5000噸。水體狀況不好,消毒粉氣味太重,居民不願接受,還是以飲用地下水為主。

  項城縣:整個流域的人都在抱怨“水井越打越深、地下水怪味越來越重。”河南、安徽的淮河平原地區,10年前挖一、兩米就有地下水,現在30米以上基本無水。河南省項城縣張寨村民,在沙河邊打井,也要打到40米左右,而水質混濁,有氣味。

  信陽市:上遊污染狀況最輕、水資源較為豐富的河南信陽市,居住在城郊獅河河邊琵琶山村的一位姓強的老漢告訴記者:“河水又黑又臭沒法用了。花幾千元打口井,水味道怪怪地,也不敢送去化驗。如果化驗説是不能喝的水,難道就不喝水了?” 水,難道就不喝水了?” 

  地下水過度開採

  “1億多淮河人正手拿吸管吸取淮河流域這片大地的骨髓,這樣下去淮河大地很快要被吸光榨幹了。”安徽省地質調查院的水文地質學家閻如王遂認為這個比喻絕不是危言聳聽。

  淮河流域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了一些城市地下水位下降。阜陽等城市周圍出現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降。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嚴重,基本喪失水的使用功能,各地倡導並扶持城鄉群眾打井飲用和灌溉。到2000年底,全流域地區共打井132萬多眼,年開采地下水超過120億立方米。地下水成為淮河流域城鄉的主要飲用水源。

  阜陽:根據安徽省地質調查院調查,安徽省淮河平原地區屬地下水富集區,在允許地面沉降500毫米的情況下,中深層可采地下水總共106億立方米,僅阜陽市現已採出20多億立方米。阜陽市水利局水政科長馮春林科長介紹,阜陽城區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最低為89米。城區14平方公里有230多口深井,最深的已達千米。現每天取水14萬立方米,大大超出每天6萬立方米的供給限度。這還不包括有相當數量的部門、企業在偷採。

  界首市等地相當部門地市及縣城,完全依靠地下水作飲用水源,中層水難以為斷,水井都在向深層延伸。記者在沿淮平原地區採訪,發現通過千米超深水井開采地下水逐漸普遍。

  潁河閘:沙潁河最大的節制閘潁河閘因地面不均衡沉降,1998年出現底板與閘體之間産生空隙。耗資2000多萬修復後,2000年又因地面沉降損壞。潁河堤防也因地面沉降超過1.5米,防洪能力大大削弱。目前閘上機動車道已經封閉,只能供行人通過。

  沿淮和淮河流域上世紀90年代後崛起一批新興城市,密集度高,地面沉降嚴重威脅城市安全。根據地質部門不完全調查,包括除阜陽,太和、界首、週口、漯河一線各漏斗之間呈迅速銜接之勢,總面積達上萬平方公里。 

  水污染帶來怪現象

  怪現象一:河水當化肥 産糧全賣出

  把污染嚴重的淮河水當作化肥來澆灌農田,收穫的糧食全部賣出,而自己吃的糧食再到市場上去買。這是記者在淮河流域進行專題調研時發現的一個怪現象。

  三八河:在江蘇省徐州市三八河,由於管網沒有配套,混合著工業污水,黃綠色的生活污水散發著惡臭直接排入淮河支流奎河和三八河。河邊,一位中年人正用舀子從污水溝打來水直接澆灌莊稼。他説:“別看它臟,這水的肥力可比化肥強多了。”“但這麼臟的水澆灌出的莊稼能吃嗎?”記者問。“都賣給城裏人吃。”中年人幾分得意地説。

  沙穎河:從安徽界首去往河南項城的高速公路上,經過沙穎河上方時,一股惡臭突然襲來,打開車門,臭味更似千軍萬馬襲來,令人窒息。淮河一級支流沙穎河邊,水體已如醬油般顏色。一位30多歲農民正在河邊洗手。他告訴記者,他就住在附近的張寨,眼睜睜地看著沙河水變壞。20年前,沙河水可以喝,更可以澆莊稼。但自從上遊建起了味精廠和造紙廠後,水就一天比一天差。最嚴重的是汛期來臨時,河水就像墨汁,黑乎乎的。現在這樣子還算好的了。“現在的沙河水不管(能)吃,也不管(能)澆灌莊稼,我們只能喝井水,在田邊打井澆莊稼。過去打下幾米就有水出來,現在井都打到上百米了。打出來的井水多數還有味兒。有些地方打不出水來,就只能用河水澆灌莊稼了。但這些莊稼不管(能)吃,就全部賣出去。要不吃了會得病的。”

  淮南市: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沒有地下水資源的淮南市,農業的灌溉完全依靠河水。記者在淮南採訪發現,農民們用被上遊幾次污染的淮河水來澆灌莊稼和菜田。當地人介紹,他們都知道用污水澆灌出的莊稼不是好莊稼,因此,當地人自己種的糧食是全部賣出,也有少部分人會吃自己種的莊稼,他們説,“即使從別的地方買回的糧食,誰又能保證它肯定不是污水澆灌出來的呢?最多只能是眼不見為凈而已。”

  怪現象二:淮河千余閘 閘閘截污水

  今年3、4月間,記者走訪了千里淮河。昔日造福於民的大大小小數千座水閘,如今截留下的卻是早已喪失水體功能的污水。奔流不息的淮河被林立的閘壩隔成一個個“死水潭”,失去了自然生存的活力,甚至出現湖泊富營養化的狀況。

  據統計,淮河全流域共有各類水閘5427座,其中大、中型水閘600多座。這些水利工程攔蓄河水,調節地面溝河徑流,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為沿岸人民防洪、灌溉、供水起到重大作用。

  可是隨著近年來淮河水污染的加劇,一到枯水季節,閘壩之下卻成了藏污納垢之所。在以幹流地表水為主要水源的安徽省淮南市,記者了解到,通過攔截河道,已低於5類標準的河水仍被循環使用多次,上遊用後,到下游截斷,又抽回到上遊再使用。

  週口市:河南週口市環保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一級支流沙穎河上沈丘閘集納的污水散發出有害硫化氫氣體,將縣政府大樓前懸挂的國徽熏黑了,每次開閘放水時工作人員必須戴上口罩才敢接近。阜陽閘放水時,白色、甚至粉紅色的泡沫掀起1米多高,工作人員不得不定期清洗閘門,以防止被污水中的有毒物質腐蝕。

  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環保局工程師高志康對當年一次污染事故記憶猶新:“春汛一到,上遊放閘排污,墨汁樣污水佔據數十公里河道,泡沫艷若桃花。乘坐衝鋒舟在上面跑十幾分鐘都還看不見頭。污水團一到,兩岸草木全枯,魚蝦絕跡。水産養殖和水生生態環境帶來滅頂之災,居民生活用水無從著落。淮南自來水廠曾因為污水團滯留而停産,沿淮最大城市造成嚴重水荒。”

  針對這一情況,有關部門近年來只能採取利用降雨、洪水等規律,統一協調安排各水閘開放的辦法,儘量避免污水積蓄和集中下泄。

  沈丘閘:3月22日,界首上遊幾十公里外的沈丘閘開閘,污水以每秒3000多立方米的最大流量下泄,次日到達界首,監測站數據顯示,氨氮超過標準的3倍,記者到達界首河邊時雖又過了兩日,可是一股濃重的氨氣味在數十米外就能聞見。“這意味著淮河進入中游就已經失去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安徽省界首市環保局局長張鳳軒説。 

  淮河10年治污之痛

  自2000年起淮河污染持續反彈,到2004年1至3月加速惡化,淮河流域污染狀況回復到10年前開展大規模治污前原點。

  綜合淮河水利委員會及有關部門提供的監測資料,淮河水質在今年1月下旬到2、3月間逐漸惡化。2月份監測淮河干流13個斷面,全部超標。重要的污染指標COD入河排放量,在1993年最高時為150萬噸,到2000年降至94.33萬噸,此後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3年已回復到123.2萬噸。而在1993年大規模開展淮河污染治理規劃目標中,到2000年COD排放量為36.8萬噸/年。全流域年污廢水入河排污量從1993年的37.4億噸,增加到2003年的43.69億噸。另一個主要污染指標氨氮入河排放量更是增勢強勁,2003年排放量為12.16萬噸,比1998年增長超過30%。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規劃處副處長賈利介紹,從“九五”治理情況看,淮河局部水質有好轉的趨勢,“十五”的前三年,一直呈惡化狀況。根據對淮河流域省界調查顯示,2001年、2002年V類和劣V類水比例分別為76.9%和77.8%。2003年省界水質達標率為38.4%,V類和劣V類比例為66%,主要還是因為這一年淮河流域遇到了1991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所致。水量增加,河流水體承污能力強了。但到年末進入枯水期後,水質立即呈惡化趨勢。

  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仍是目前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正在大幅增長。然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安排建設的城市污染物處理工程,沿淮豫、皖、蘇、魯四省至今僅一半數目的項目開工,其中安徽完成項目比例僅7.2%。國家環保局提供的材料仲介紹,沿淮治污項目未開工過多,估計2005年前不能使污染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已建設污水處理工程的城市,除徐州、淮安等少數城市外,大部分停多開少,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用。

  工業污染源控制不理想。據統計,淮河流域“十五”期間工業總産值年遞增20%,老的污染源超標排放現象嚴重。超標工業企業主要分佈在河南開封、安徽蚌埠、江蘇徐州、山東菏澤等地市。國家環保局同步監測結果,安徽有58%的企業超標排放。

  有關專家還介紹,農村地區的水源污染,尤其是大規模的養殖業沒有有效的監管措施,水域邊的養殖對水體嚴重污染尚未引起重視。這是淮河的又一個污染源。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常印佛教授多次到淮河流域考察,他認為,惟有生存,方談發展。淮河治理必須將環境、資源與人口問題綜合考慮。(文/偶正濤 曹瀅 蔡玉高)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