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工程啟動 國家將出錢培訓250萬農民工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9日 10:26)
CCTV.com消息(經濟信息聯播):在中央前不久發佈的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將這項工作視為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增強我國産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近日廣受關注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有了新的消息,據農業部官員透露,國家六部委今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培訓並轉移250萬農村勞動力,為此所需的費用由國家和地方財政平攤。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記者從正在哈爾濱召開的一個農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我國第一個對農民工進行培訓的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下個月中旬將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啟動。
今年培訓的規模是250萬農村勞動力,通過訂單、定點、定向的方式,國家向農民發放培訓券,農民持券接受培訓後,培訓仲介機構將從國家的財政部門獲得補貼。補貼的金額平均為每個農民200元人民幣,由中央和省級財政以1比1的比例分攤。
據了解,“陽光工程”是具體實施《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的措施之一,這個規劃是去年九月九日由農業部、勞動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設部和財政部六部委統一頒布的,目標是今明兩年對500萬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重點是家政服務、餐飲、酒店、保健、建築和製造等。
農民工:出不起培訓費
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進入城市,這些農民工比誰都清楚,沒有專業技能,在城市也很難掙到錢,但付不起培訓費,農民工就很難有機會長本事。
位於北京月壇公園的西城區職業介紹所每天都聚集著許多求職者,我們了解到,他們很多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要在北京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他們會有怎樣的經歷呢?
這位年輕人特別想學一張廚師證,但一打聽,需要3000多元錢的學費,只好放棄這個想法。實際上,大多數農民都沒有能力支付城裏的學費。
記者:為什麼不去學一技之長?
農民工:我們出來是打工,賺錢,學一技之長要交學費,因為沒錢。
記者:現在有一些培訓你們願不願參加?
農民:得看要不要錢。
記者:要錢你們覺得負擔不起?
農民:那肯定負擔不起。
這位農民工回承德過年時聽説當地有一個焊接班,上課只要交伙食費和技能培訓的材料費,昨天就趕著去參加了。
農民工:我幹的鋼筋工,也不怎麼掙錢,每月掙600、700塊錢,我覺著也沒什麼手藝,忙忙這個、忙忙那個,也不怎麼樣,我回來學焊工,帶著這個手藝進城,再去幹這個,比那個掙錢多。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有1億五千萬富餘勞動力,每年還要新增600萬農村勞動力,在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佔9.1%,在2001年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培訓的只佔18.6%,也就是説,五分之四以上的農民工進城時,沒有經過任何職業技能培訓。
農民工培訓需社會各方出力
農民希望接受培訓,國家提出要對農民進行培訓,培訓的資金從哪來成為一個關鍵問題。專家認為,應當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這項工作。
記者高海:我現在的這個地方叫做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它位於河北省定州市的一個小鄉村,半個多世紀前,一位叫做晏陽初的留美博士來到這裡,做了一年的小學教員,開始了他的農民教育工作,為了紀念晏陽初,這所學校被命名為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
這所學院是著名學者溫鐵軍自籌資金創辦的,目的是教給農民現代農業知識和基本的職業技能,沒有花國家一分錢。翟城村捐獻了土地、溫鐵軍在本單位集資6萬元人民幣、在美國講學籌到七千美元、聯想集團捐贈了十台電腦,一所學院就這樣開張了。今年四月將面向全國招收學員。學費全免,但是學員的三分之二時間需要勞動,以實現伙食上的自給自足。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總編輯溫鐵軍:資金問題呢,不可能短期內就有很大的資金投入,我們對這方面的認識我想一直是很清楚的,我們主張要白手起家,一點一點地積累。
溫鐵軍認為,培訓不能完全依靠國家,而是需要多樣化的資金渠道和更有效率的運行機制,對此,曾在美國學習農業經濟的北大教授林毅夫有相似的觀點。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形式上覺得應該允許多樣化,一方面我們政府積極參與,一方面也可以有民營企業家直接參與,由企業直接參與,那麼這個收費的方式,可以由政府給予補貼,也可以説就是先教育貸款,教育貸款的方式可以由銀行來做,也甚至可以由培訓的機構自己來做。
農民培訓是世界通行做法
對農民進行培訓是世界通行的作法,世界銀行研究顯示,勞動者平均受教育的時間每增加一年,GDP就會增加9%。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了提高農民文化水平的重要性,甚至將農村勞動力培訓作為基本國策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
統計顯示,80年代末,世界農業勞動力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已達11年,發達國家,如美、法、德、英、日農民的受教育時間就更長了。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比如在日本,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50、60年代以後,它也非常重視農村的發展,也非常重視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所以它有“農會”,它組織的農會裏邊就有許多關於培訓的工作了。
日本、韓國都從對農民的大規模培訓中受益匪淺,有專家認為,日、韓兩國70年代經濟保持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農民素質的提高。
另一個非常重視農民培訓的國家是法國。法國在19世紀中葉就建起了第一所農業技術學校,目前全國的農業院校有近1000所,而我國全國普通高校加到一塊兒才不過1500所,法國每年對10多萬農民進行職業培訓,農業教育的最高學歷是博士。法國法律明確規定,只有持農業職業證書和農業職業學習文憑的人才能在農場或農業企業中當雇工,只有農業技術員證書持有者或通過農業職業和技術會考的學生,才有資格獨立經營農場。也許就是這個緣故,法國才釀製出了世界最獨特的美酒。但無論如何,提高農民素質不僅將有助於一個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還將有利於全國的産業和就業結構的調整。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