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金融時報評論:中國在全球發揮經濟影響力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9日 17:48)
中新網2月9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寫到,對於當前許多經濟問題,答案似乎總是同一個:中國。按照一些政客的説法,誰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是中國。此外,誰在購買美國國債,從而為美國彌補貿易及預算赤字提供了資金?你猜對了,是中國。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文章指出,這種“言必稱中國”的現象,反映出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們猛然間意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大潛力。中國擁有12.6億多人口,到2003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産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0%。中國前進的勢頭可與雙層巴士衝下山坡的勢頭相比。
光憑其龐大的規模,中國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此前,投資者也曾看好過迅速發展的新興市場,但對新加坡或韓國來説,自我富足是一回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難免有限。可是,中國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同時,中國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需要大力投資基礎設施的,從而需要大力投資原材料。因此它對一些商品市場産生了重大影響。據嘉誠證券全球策略師艾利克-洛內甘統計,在全球銅消費總量中,中國所佔份額已從1990年的不足5%升至2002年的逾16%。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錫、鋅、鉑、鋼材及鐵礦石消費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近十年來,中國已從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
文章中還寫到,中國與其它快速發展的亞洲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總體份額正迅速增長。據法國興業證券(SG)估計,中國、印度、泰國和印尼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的總和,已從1993年的不足5%,升至目前的逾8%。中國的工資成本低,且匯率很有競爭力,因此在紡織等行業,其他國家難以與之匹敵。
文章稱,對全球其它地區的商品而言,中國是一個需求國。從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近54%。實際上,根據購買力平價學説,用貨幣權重來衡量,去年全球增長率的三分之一由中國貢獻,大大超出美國貢獻的比重。
文章同時也指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日益增大,自然引起了“什麼地方可能出錯”的問題。看來,中國政府暫時不太可能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因為目前這種安排效果太好了。有人擔心中國的銀行業體系,但該體系得到國家的支持。因此,人們擔心的其實是中國政府的財政狀況,而鋻於中國目前的高經濟增長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那些擔心都不大可能成為問題。
文章最後總結到,全球金融市場已經習慣了對美聯儲政策轉變的關注。現在,它們或許將不得不開始研究中國人民銀行的影響了。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