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SARS凸現中國醫院建築驚人危機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3日 10:44)
中國産經新聞報消息:國內需要改擴建的醫院數量過於龐大,近期就有幾千億元資金缺口。目前80%的醫院存在改擴建問題,20%需要新建,尤其是近十年建的,100%都要改建,有的剛建完就要改建。一個被廣泛引述的事實是:中國醫院的配置、建築水平、硬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太大,從這個層面講,協和醫院只相當於美國的一個社區醫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近十年,將是中國醫院改建、擴建的高峰年代!”北京衛生經濟學會秘書長于冬在日前結束的全國醫療建設工程峰會上發出此言。
“因為需要改擴建的醫院數量過於龐大,近期就有幾千億元資金缺口,希望醫療行業內外人士都來關注這個與人們生命攸關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而紛至沓來的各類傳染病,尤其是SARS,為這個問題又加了一把火。據與會專家介紹,我國醫院大多建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過去的50年裏,各地陸續新建、改建、擴建縣及縣以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5451所,但是相較這個數字,需要進一步改擴建的醫院數量更多。
驚人問題
青島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建在一個坡地上,這是個佈局錯誤,惟一的彌補方式是進行無障礙設計,但這個補救工作沒有做;門診和急診距離放置價值8000萬元人民幣治療設備的手術室比較遠,使患者多有不便;手術室也因設計出現大紕漏——沒有放置手術設備的空間,只好將設備吊在頂上,而一旦空調出現問題,維修時就得先將設備拆卸下來才行。其實,如果讓專業人士來設計,至少要在其間加一個設備層,可是據説因為有關人員的面子問題,就只能讓患者和工作人員來忍受這些不便。
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許義富先生在接受採訪時直言,目前醫療建築存在的驚人問題。他説:“以前醫院是計劃經濟的産物,缺一個項目,向上級申請一筆款項,然後批一塊土地,蓋一座樓,大部分醫院都是這樣一點一塊地攢起來的,包括協和、北大等知名醫院。目前80%的醫院存在改擴建問題,20%需要新建,尤其是近十年建的,100%都要改建,有的剛建完就要改建,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近期的建設與未來的發展關係。”
協和只相當於美國社區醫院
許義富説,目前,很多建築設計院對醫院這個行業並不了解,建設一家醫院是非常複雜的。在美國,很少由醫院直接招標,因為醫院相對於其他建築有其特殊性:一是部門多,地區級的醫院有100多個部門,大型醫院有200多個部門,而且每個部門都很複雜,都有不同的標準和課題;二是系統多;三是發展快,不僅是設備的發展與更新快,技術變化也非常快。
從建築領域來講,中國五星級酒店與國外五星級酒店的標準是一樣的,但是醫院就不同了,中國醫院的配置、建築水平、硬體水平都與國外相差甚遠。從這個層面講,協和醫院只相當於美國的一個社區醫院。中等發達國家的醫院建築水平是7000元人民幣/平方米,美國是4000美元/平方米,而中國是2522~3000元人民幣/平方米。在醫院的裝修方面,國內醫院與國外差距更大。醫院應由舒適、溫馨的環境,人生病的時候,需要更多的關心和良好的環境。而我國由於病人多,床位緊,一般都是幾個人或十幾個人一個房間,有些甚至在走廊搭床,不要説追求酒店一樣的豪華,就連一般的舒適、溫馨都是奢望。
集中建築模式暴露弊端
一座真正現代化的公共醫療建築,應該最直接地回答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一個問題:你是否安全?
曾參與建設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質子中心、天津第四中心醫院方案的李星,1993年獲比利時魯汶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之後一直活躍在中國醫療建築界,是業內鼓吹美國建築理念的代表者之一。他説:“去年非典疫情爆發和發展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很多本來應該起到救治病人、保障社會的醫院,不僅沒有被有效地調動起來,反而成為流行病二次爆發的集中地和二次感染的源頭可以説,這次的非典危機直白和冷酷地向我們提示了中國醫療建築領域現代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對於非典後的現代化醫院設計思維來説,集中式佈局有利於提高醫院的整體潔凈等級,仍然是現代化醫院設計的理想模式,但它必須以合理的分區、分流設計和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為保證。”
李星介紹幾種時下流行的建築模式:
一是整體的集中佈局與相對隔離區設置,集中式的佈局原則上是國際標準的現代化醫院的最基本的標誌之一,也是在非典危機後時代最面臨挑戰的概念。前提是在整體的區域內一定要設置相對隔離的區域,就是通過細緻的流程、空調等設計和其他隔離、消毒措施及其他區域隔離開,這是保證醫院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
二是分區概念,除了根據不同的醫療功能需要分區之外,其另外的一個含義就是,一定要把病人區和醫生區分開。醫生要有一個獨立區,包括醫生的工作入口、工作室和休息室等。這樣的措施對保證醫院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設計的意義在於首先將醫院的每一個功能作為一個“塊”(block)而不是所有房間的組合而理解。
三是流線設計,由於醫院的運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僅僅靠良好的分區設計還不足以達到安全的現代化醫院硬體設計要求。醫院中不同性質人流和物流必須有效地分開。讓病人來回奔波于診斷和治療點與收費處之間,既談不上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對醫院自身安全也構成巨大隱患。非典後的現代化醫院應該儘快實現以信用卡或其他與醫療保險部門的合作服務方式取代現金結算,並通過智慧化系統儘早實現對病人的一站式服務。
除了科學細緻的流程和佈局設計之外,專門的工程技術措施是保證高等級醫院安全性的必要條件。李星説:“例如控制呼吸系統傳染疾病的感染途徑,一定要通過正負壓來控制氣流流動方向,對已污染空氣一定要採取消毒和過濾措施,其排放方式和位置一定要經過週密考慮。通過技術手段所能達到的效果,是靠單純地開窗換氣所不能比擬的。完備的醫院工程技術措施無疑意味著造價的提高。但是,非典危機給我們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對於承擔著救治生命和保障社會職能的醫院建築來説,完備的技術措施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在關鍵時刻,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一般的物質觀無法衡量的。”
許義富告訴記者:“在中國,很多醫院是完全集中的模式,一旦出現SARS這樣的傳染病,則防不勝防。”
“在國外策劃費用要遠遠超過設計費”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格倫副教授是目前國家自然基金委惟一贊助的醫療建築策劃研究課題的項目&&人,和李星一樣,是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建築系獲得碩士學位。她認為國內衛生管理者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將來的醫院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市場,策劃非常關鍵。策劃就相當於一個指揮系統,但我們的決策者只重視後面的設計,而認為策劃可有可無。即使有也只是走過場,很少有人真正去研究。醫院花100萬元買一樓高的圖紙,覺得有交代,花得值。但如果花100萬元買一個策劃書就覺得説不過去。而在國外,整個醫療的策劃包括方方面面:如醫院資源的策劃、土地資源的策劃、人力與社會資源的策劃,還要了解整個城市,整個醫院的配置,整個過程需要6~8個月時間,其費用遠遠超過設計費。”
“在國內,醫院的院長有些是外科的一把刀,或內科有成就有經驗的專家,儘管他們在專業領域方面是專家,但對如何建合理的醫院卻沒有概念。也很少有院長能根據醫院的資源組合來長遠考慮醫院的發展。”
許義富也認為目前醫院建設應該真正進入一個理性的時代,“現在中國的現狀是,決定上某個項目,用哪種方案,不是經過精心策劃,而是醫院的領導或者領導上面的衛生局長或者衛生局長上面的某個市長一拍腦袋説:我覺得這個方案很好,就是它了,憑什麼好?也許它只是一個花瓶,外面可能很好看,但裏面是什麼,是否符合要求,他們不知道,也不懂,但他們是決策人,這是一個決策問題。”
然而,在改、擴建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實出常人想象,如有110年曆史的華西醫院,它的改制堪稱舊院改造的典範,自1994年該擴建工程開始至1999年10月相繼完成90000平方米有餘,投資浩大,前後歷時5年。
許義富先生透露,一些私立醫院的老闆通過房地産賺錢,繼而投資醫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巨大的人口數量,投資醫院這個行業不僅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而且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在建築招投標方面,醫院的建設正在成為熱點。(記者 梁馨元)
責編: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