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整合 外資並購 國資並購重組大潮涌動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9日 13:50)
證券時報消息:最近一段時期,國資委有關並購重組的討論和實踐異常活躍。作為國有資産出資人的代表,國資委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國資並購重組的方向和節奏。結合國資委近期透露出的有關言論和圍繞並購重組所展開的各種實際工作,專家認為,國資委將會以積極穩妥的原則,多角度、多形式地推動並購重組大潮的展開。
國資板塊內部整合步伐加快
國資委成立伊始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有196家,目前的最新統計數字是189家。在大張旗鼓地推進外部資源加入國企重組之前,國資板塊內部的整合步伐已悄然提速。據此,權威人士分析,今後國資委對於所監管企業的內部整合力度還會加大。
相對於外部力量重組,國資板塊內部重組的成本最小,它相當於合併同類項,既沒有體制上的障礙,在審批上也具有很高的靈活性。這種內部資源的重新整合,有利於強化核心業務,較快地構造起優勢大企業。目前已被整合掉的7家企業大部分還是一些邊緣性的企業,因此尚未引起較大反響。但專家認為,今後國資委將繼續優先推動國資板塊內部的相互整合。
外資並購會平穩推進
但是,依靠國資板塊內部整合的能力畢竟有限,未來國資結構的調整將是面向整個社會、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整合。今日將舉行的並購重組高峰論壇的基調就是圍繞著國際並購重組來展開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並購重組高潮即將來臨”已成為各方共識,但針對外資購並,在操作層面上,國資委仍會採取謹慎的態度以求穩步推行。在被國資委高度認可的樂凱—柯達案中,採取的就是一種平穩、可接受的漸次轉讓方式:國有股不是一股腦地轉出,而是分次、分批地轉讓;即便是兩次轉讓全部完成,國有股的比例仍佔大頭。
根據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改革的本義是要大踏步地推進國有經濟佈局結構的調整。但由於這種調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包括廣大股民的利益,因此專家認為,操作上國資委會以不引起大層面上的波動為原則。
有消息表明,有關部門正在制定一個操作層面上的外資購並相關細則,已經出臺的《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及《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三大條例將只作為原則性的指導文件,從而理順目前法律法規中的衝突,在操作上為外資購並的平穩推進提供切實可行的規章和引導。
逐步減少對上市公司控股比例
在國資委直接管理的189家中央企業下,共有200余家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一些堪稱股市“定海神針”的超級大盤股和眾多績優藍籌股。作為出資人,國資委下一步對這200余家上市公司將有何動作?專家給出的判斷是,從長期來看,其工作重點將側重在對股權結構的調整和對公司治理的規範上,從而為這些公司帶來更大的活力。
根據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今後需要國有資本控股的,盡可能相對控股,能不控股的儘量不控股。因此,無論從政策層面看,還是從企業建立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的長期發展要求看,都需要國有資本通過各種方式逐步減少在上市公司中的控股比例,吸引民營資本和國外資本的加入,最終形成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李榮融近期也表示,要配合證監會的工作,把股市建成一個健康、規範的市場。那麼,隨著改革的逐漸深入,通過對上市公司國有股的“減持”,形成多元化的股權結構,進而解決困擾多年的“一股獨大’問題,達到在上市公司中構建現代公司治理模式的目的,無疑將是題中要義。(記者 于揚)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