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中國農村改革有重大突破 專家解析攻堅三把斧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7日 10:16)

  中國青年報消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日前指出,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是近幾年農村經濟政策的系統總結,是以後農村改革的總指南,提法、內容等方面,較上一屆有很多重大突破。  

  韓俊認為,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村改革的主要突破表現在:

  一、進一步明確了土地制度,保護耕地,保障農民權益。公告中説,要“按照保障農民權益、控制徵地規模的原則,改革徵地制度,完善徵地程序。嚴格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建設用地,徵地時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用途管制,及時給予農民合理補償”。這些提法,都是10年前沒有的。尤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提法,“最嚴格”三字表明了國家從根本上保護農民最基本生産資料的決心。  

  二、公報指出,要“放開糧食收購市場,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切實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現行糧食購銷體制的主要問題是:國有糧食企業政企不分、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不分、儲備和經營不分;我國糧食統一市場沒有形成;國家貯備糧功能定位不明確;糧食部門冗員負擔重,虧損挂賬數額巨大,難以消化。  

  三、公報指出,“完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各項政策,取消農業特産稅,在完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這種提法也是全新的。  

  他説,我國稅制不科學———農業稅是按土地的常年總産量計徵的,而不是按扣除生産消耗後的實際所得。這樣,沒把農産品當作商品,就出現了“農民種地虧損還要照章納稅”的事情。另外,按土地常年總産量徵收8.4%的農業稅,稅率偏高,農産品增值稅稅負19%,工業品增值稅一般稅率17%,農産品增值稅率比工業品高,世界少有。

  他認為,問題還有———稅負不公,城鄉不平等,農民作為納稅人沒有取得與其他社會成員平等的納稅地位,城鄉稅制不統一。城鎮個體戶的增值稅有月銷售額600至2000元的起徵點,工薪階層所得稅也有月收入為800元的免徵額,而農業稅沒有起徵點和免稅額,按全額計徵,這不符合稅收公平原則。如果按照城市居民納稅的起徵點和免徵額的規定,絕大多數農民無須納稅。  

  他稱,我國農民收入水平低,農民負擔一直比較重,農村需要休養生息,不應把對農業徵稅作為增加財政收入的來源。“取消農業特産稅好”,韓俊解釋,開設農業特産稅的本來目的,是為了增加棉農、糧農的收入,但實際上,鄉鎮財政收入壓力大,徵收過程中隨意性較大,據實徵收流於形式,徵過頭稅問題相當嚴重。特産稅的收入,基本用於鄉級財政的日常開支,沒有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因為缺乏規範和約束,農業特産稅已經演變成增加農民負擔的新渠道。

  四、公報指出,“改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環境”,要“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而以前提得最多的是“建立城鄉勞動力市場”。“平等”二字意味著,很多就業歧視政策有待消除。

  五、公報稱,要“逐步把農村信用社改造成為農村社區服務的地方性金融企業”。韓俊説,儘管農村信用社的性質是合作企業還是商業銀行,公報中尚不明確,但把農村信用社由從前的“農民合作性經營組織”定位成“為農村社區服務的地方性金融企業”,是相當大的突破,對農村金融工作將産生較大影響。

  韓俊笑稱,很多人指望著這次公告能給出靈丹妙藥,其實,農村問題絕不是一夜間能解決的,沒有人能給出具體的時間表。但一夜間取消農業特産稅,説明決策層的動作還是快而準的。

  韓俊告訴記者,他認為當前農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對農民取之過度,稅率太高,該考慮農村的休養生息了;予之太少,國家應加大金融、財政投入,扶持農村;沒有放活農民,在就業、教育、醫療、稅制等方面,對農民尚有很多不合理、不平等的歧視政策。“農村改革攻堅的三把斧就是———多予、少取、放活。”韓俊總結説。(從玉華)

責編:魏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