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市場分析:人民幣升值難有贏家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08日 08:22)

  人民網消息:從鹽川正十郎到斯諾再到布什,從“中國威脅論”到“通縮輸出論”再到“人民幣升值論”,經濟發展一枝獨秀的中國一再成為陷入經濟危機中的西方大國政客們的攻擊對象。這是冷戰思維的延續,更是霸權主義的新形式!

  而以全球一體化為背景的現代貿易理論將國際貿易的動因解釋為:一、潛在市場的擴大更有利於企業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從而提高勞動生産率;二、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原已形成的壟斷,促使企業不斷創新,以增加其競爭力。

  由此觀之,國與國之間依據各自的稟賦,自主地選擇發展路徑並實行合理的國際分工,是完全可以實現多贏格局及良性互動的,這一點,首先應予明確,以破除某些人士根深蒂固、不能自拔的零和意識。

  更何況,需求因素決定短期景氣,供給因素決定長期發展,這是合乎事實的學界公論。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內持續高速增長,歸根結底源自勞動、資本等生産要素投入量的擴大和生産效率的提高。因此,“匯率低估而經濟增長”這樣的膚淺推論是站不住腳的。

  同樣的道理,寄希望於他國貨幣升值以改善本國經濟狀況無異於癡人説夢。這就如同所謂的“戰爭黃金”無助於經濟長期向好一樣,如果不能展開根本性的反思及制度性的變革,短期利好不僅作用有限,而且也會很快消弭于經濟體系“造血機能”的不足。

  更有甚者,損人以利己的思維、行為,又豈是任何負責任、敢擔當的政府所應該採用、採取?即便退一萬步,我們淡化這個問題的道義色彩,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轉嫁禍水、以鄰為壑,其結果必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某種角度講,我們應該感謝“人民幣升值論”!通過對它的分析、批駁,我們更好地樹立了中國經濟日益成為世界大家庭重要成員的信心,實踐了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如何應對外來壓力以捍衛自身經濟主權的思考,對於一國經濟究竟應該以何種路徑實現長期繁榮昌盛的認識更趨成熟和理性。

  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見美國花旗集團董事長魯賓、候任首席執行官普林斯時所述:“一個國家的匯率制度和政策,應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運行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來決定。”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在周邊許多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為亞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經濟的穩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六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一次保持匯率基本穩定,這是日漸熟諳經濟法則的主權國家理性、自主、負責的選擇。(葛 豐)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