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行進內地降門檻 CEPA難改滬銀行業格局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憲普解讀CEPA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1日 10:24)
國際金融報消息:CEPA出臺後,在上海金融和法律界中引起廣泛關注。市場人士一致認為,CEPA對香港銀行和財務公司進入內地經營具有積極影響。上海多家商業銀行的法律顧問、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憲普6月3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CEPA協議對香港銀行的正面影響是比較“實”,降低了市場準入和業務準入的“硬條件”;而對內地銀行的正面影響比較“虛”,“金融合作”的各種“支持”相當抽象,需要進一步的操作規定落實這些“支持”。
李憲普指出,資産規模的限制是外資金融機構準入的最硬的指標,CEPA規定要求的資産規模大幅度降低,意味著香港中等規模的銀行和財務公司獲得內地金融牌照方面的難度已經大為緩解,這對為數眾多的香港中小銀行來説意義重大,將使得更多的香港銀行能夠在內地設立分行和法人機構。
根據CEPA,設立合資銀行或者合資財務公司,香港銀行在內地設立中外合資銀行或中外合資財務公司,或香港財務公司在內地設立中外合資財務公司,無需先設立代表機構。由於設立代表機構的審批、籌建、成立也需要較長時間,現在取消了設立代表機構的前提條件,在客觀上將加快合資銀行和財務公司的準入速度。
此外,CEPA降低香港銀行內地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條件,將使得更多的香港銀行在內地較快地搶佔人民幣業務的先機和擴大人民幣業務的市場份額。
李憲普同時表示,CEPA協議的規定對內地銀行的影響比較複雜,整體上説利弊皆存,而對具體銀行的利弊對比則應具體分析。整體而言,金融競爭將會提速,經營壓力將會增加,改變了內地銀行業對金融開放的時間預期。這是內地銀行在金融業務全面解禁之前的“大練兵”。從CEPA協議規定的“金融合作”的內容看,對內地銀行也是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
CEPA協議規定,內地支持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將其國際資金外匯交易中心移至香港,內地銀行可在香港按照國際規則積累外匯交易的經驗,享受香港外匯交易的自由和便捷之利,從而提高外匯交易的運作水平,但也使得外匯資金存款大幅度轉移到香港。
又如,CEPA協議中規定,支持內地銀行在香港以收購方式發展網絡和業務活動。內地銀行在香港發展網絡和業務活動,這是許多內地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走出國門、融入國際金融大循環的第一步,也是期盼已久的事情。但以收購方式發展網絡,則有兩面性,因為收購的銀行的資産可能較好,但很多情況下,股東出售銀行股權的動機是為了化解不良資産,這就意味著較大的收購風險。(衛容之)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有關專家認為:CEPA難改滬上銀行業格局
進入內地的“門檻”從資産規模200億美元調低到60億美元,更多達標的港資銀行無疑踏入了“北上”的快速通道。這也意味著,上海這個中外資銀行競爭的重鎮,將有更多銀行來搶佔市場。但有關專家指出,儘管CEPA為港資銀行提供更優惠的準入門檻,但上海銀行業的市場格局不會因此改變。
CEPA協議出臺後,本報記者第一時間撥通了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辦公室副主任張榮芳的電話,張榮芳對記者説,CEPA中包含了諸多優惠條款,比如準入門檻下調、申請人民幣業務資格期縮短,以及審查有關盈利性資格時由過去內地單家分行考核轉變為多家分行整體考核。這對欲拓展內地業務的港資中小銀行具有積極作用。
在回答記者“CEPA對上海金融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的提問時,張榮芳肯定地説,“沒什麼影響,不會因此改變現有態勢。”在分析原因時,他説;“第一,上海中外資銀行的業務增長速度較快,港資銀行只是眾多新生力量的一支;第二,由於總體業務增長迅速,導致某些銀行新突起的業務增長被大環境化解了。而且,港資銀行的進入是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短期內,就更不可能對上海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據悉,匯豐控股的恒生銀行和“中銀係”的中銀香港均不屬CEPA中規定的“香港公司”,上海現有港資銀行僅東亞銀行一家。不過,CEPA調低門檻後,有6家香港銀行已經衝過“達標線”。分別是星展銀行、中信嘉華、上海商業銀行、永亨、永隆和大新金融。有關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星展銀行的總資産達207億美元,而中信嘉華和上海商業銀行的資産都超過了90億美元。(衛容之)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