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高盛經濟學家胡祖六:人民幣匯率制度須變革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3日 14:29)

  國際金融報消息:●維持目前人民幣匯率不變的政策實際上忽視了固定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自主權及資本賬戶漸進自由化之間的內在矛盾。

  ●只有實行一種可以更好地反映多變的市場狀況和經濟基礎的靈活的匯率制度才最符合中國的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近來,美元對歐元和其他主要工業國家貨幣的匯率呈現持續下跌的態勢。而由於人民幣被公認為與美元挂鉤,人民幣匯率再一次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世界上許多經濟學家和政府決策者紛紛呼籲中國對人民幣重估使其升值。

  另一方面,中國對這種呼聲似乎充耳不聞,因為中國經濟自身正進行著痛苦的結構重組。中國政府堅持維繫現行匯率政策的立場在國內外都不乏支持者。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納德麥肯龍就指出,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建議是錯誤的。他警告道:如果允許人民幣匯率升值,中國就會步日本之後塵陷入通貨緊縮的泥潭。

  令人遺憾的是:這兩種觀點都存在著缺陷。認為人民幣需要被重新估值的意見誤讀了中國出口競爭力強勁的原因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而維持目前人民幣匯率不變之政策則忽視了固定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自主權及資本賬戶漸進自由化之間的內在矛盾。

  重新估值?

  中國目前的出口表現的確非常強勁。其原因要歸結于中國實施了長達十餘年之久的貿易改革,富有活力的私人企業,豐富的勞動力市場以及跨國公司的大舉進入。雖然人民幣匯率水平時高時低,但中國的出口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歷經了魯賓——薩莫斯“強勢美元”政策時代,也歷經了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而不衰。尤其是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包括日元在內的絕大多數亞洲貨幣紛紛貶值。當時,大多數經濟學家和評論家聲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嚴重削弱,人民幣非貶不可。當然,事實上人民幣最終保持了穩定,而中國贏得了世界各國對其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為穩定匯率所作出的貢獻所給予的高度評價。有趣的是,當外界普遍認為人民幣過強(價值被高估)時,日本正面臨著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緊縮。

  轉捩點來自於美元的逆轉。自從2002年2月美元從其匯率的最高點貶值以來,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下降了11%。人民幣匯率緊跟美元而貶值,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如何呢?時間系列實證研究表明,中國出口的匯率彈性系數為0.2。如果以貿易額加權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下降(貶值)1%的話,中國的出口額可望增長0.2%。所以實際上,匯率的浮動給中國的外貿出口增長帶來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廉價商品大量涌入世界市場,拉低了國際商品價格,減少了邊際利潤率,但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中國是全球通貨緊縮的始作俑者。雖然中國製造的價廉物美的商品的確對全球製造業低端産品的價格産生了下調壓力,但中國巨大的國內需求和對強勁進口對穩定全球信息科技産品、資本設備以及包括銅鋁鋼鐵等原材料的價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誠然,中國商品在日本市場上所佔的份額在迅速擴大,但中國對日本的出口額佔日本國民生産總值尚不到2%,不可能給日本國內商品總價格水平帶來實質性衝擊。日本的通貨緊縮實際上是一種貨幣現象。即使日本的通貨緊縮是進口的而非內生的,日元實行的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應能有效地消除從國外輸入的通貨緊縮。日本當然也可以通過大幅增加貨幣供應量來擺脫通貨緊縮。

  外界對中國自身通貨緊縮現象的擔心也有過分之嫌。通貨緊縮不應當成為長期將人民幣與美元挂鉤的理由。目前,國內的一年期固定存款的名義利率僅為1.98%,為歷史最低點。但中國並沒有出現像日本一樣的流動性陷阱。中國並沒有對外匯儲備增長採取“沖銷(steril-ization)”措施。2002年國內信貸額增長了17%,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高達19%。同時中國一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國的名義及實質産出都在不斷地強勁增長,這一情況同日本疲弱不堪的經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中國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泥潭的風險性非常小。

  我們説,人民幣並非解決當前全球經濟問題的關鍵。中國經濟雖然增長迅猛,但其國民生産總值僅佔全球總GDP的3.5%。中國的對外貿易額雖然在迅速擴大,但依然只佔全球貿易總額的5%。並且,如果將中國吸引的年度外國直接投資額與其國民生産總值相比的話,中國吸引外資的成就也並非空前絕後。對跨國公司進行的調查表明: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在於其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和高速增長的基本面經濟要素而非價值被低估的貨幣。

  制度改革

  事實上,中國和世界必須要面對的真正問題不是人民幣應當重估與否,而是這個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究竟應當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

  首先,作為一個大陸型的經濟體,中國應當享有貨幣政策高度自主權,也就是説中國要有獨立地制定國內利率水平的能力。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國內投資需求會超過國內儲蓄資金供應量,這樣中國就極有可能由目前的經常項目順差轉為逆差。

  此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貿易改革方興未艾。關稅稅率的大幅度降低,配額的取消和貿易自由化政策的實施給中國長期受保護的國有工業以及勞動力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同時,中國必須也已經開始採取措施逐步開放資本賬戶。中國正開始實施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人)計劃。該項計劃允許境外投資者有限度地進入中國境內的資本市場。中國還可望在不久的將來實施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人)機制——允許內地居民投資于境外的股票和債券。為了促進結構改革並保持金融穩定,中國應當實行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中國現行的匯率制度不可能持久應對來自貿易和資本賬戶自由化的雙重壓力。

  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中國必須成為世界經濟調整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如果中國對國際貨幣政策的辯論採取冷淡態度,或全然漠視外界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將有可能導致貿易夥伴國不滿,為潛在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提供藉口。只有實行一種可以更好地反映多變的市場狀況和經濟基礎的靈活的匯率制度才最符合中國的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這在短期來説是如此,在中長期更是如此。因此説,中國真正需要的是進行制度改革——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中國越早實行靈活的匯率制度,自己和貿易夥伴就會越早受益。(作者為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