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後非典時期的經濟學暢想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7日 13:11)

  專題:防治“非典” 我們共同面對

  5月中下旬,在人們終於看到SARS低頭的曙光時,政府抗擊非典的方針已經悄然變成“兩手都要硬”、“奪取雙勝利”。 隨著媒體的宣傳,“非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也從專業人士的研究範疇,變成了“後非典”時期,老百姓都關切地議論上幾句的熱門話題。

  危機能夠帶來連鎖反應,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道理在疫情擴散之初就已經領教。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們也都看到過自然災害導致經濟危機、負面影響從一個領域擴散到眾多領域的例子。對外貿易、投資環境、企業營銷——進而GDP,我們無疑將為SARS付出物質代價,關鍵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列車,是否將因此而減速?國際投行和著名學者有的“看漲”有的“看跌”,筆者僅從“身邊經濟學”感悟,非典的影響應該不會那麼大。

  看你我身邊,隨著北京等地新增病例的減少,雖然一再提醒,大家還是有些禁不住春光、美食、時尚的誘惑,開始試探著自我解放,奔向公園、餐廳、商場;而幾日前被WHO解除旅遊警告的粵港,民眾們更是在“利好”消息下歡欣雀躍、幾乎上街狂歡——可以預期,在“後非典”時期直到“後後非典”時期,曾經深受SARS之苦的零售、餐飲等服務行業,將迎來令人鼓舞的消費反彈,從而彌補前一段交易低迷的損害。

  另外,預期是影響人們行為的一個重要變量,其根本特徵就是“自我實現”,即如果大家認為某個結果會實現,那麼它就真的會實現。可見,人們對“影響大小”的預期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影響”到底會延綿多遠。如今,疫情受控,人們呼朋喚友,走出家門,急著重溫往常的繁華與熱鬧,這樣的潮流會帶來防治非典的隱患,卻反映出人們對經濟狀況的信心和良好預期。短期信心高漲還是低落將極大影響建立在信用和信心基礎上的現代經濟,你我這些打工者、經營者、投資者的樂觀將是經濟生活重現蓬勃的強心劑。

  再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五月攻堅”戰果斐然,雖然不敢鬆懈,我們在短期內控制非典的目標已實現大半。不難理解,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受控,則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就將是短期的。因為,SARS並未影響我們的生産能力,所以就生産和消費而論,生産受影響小于消費;而外資的投資決策主要取決於長期變量,比如市場、勞動力成本,長期投入不會因短期影響改變,則投資受影響小于貿易。可見,影響一國經濟走向的長期因素並未“染病”,中國的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將隨非典的褪去而步入正常,隨之,經濟也將步入正常。

  熊彼特説,危機是“創造性的毀滅”。危機一下子暴露出舊模式中的弊端,並彰顯出改革的迫切。事實上,非典確實給中國現有的經濟應急體制敲響了警鐘。不求其對經濟增長無損失,但願中國經濟能在危機中成長、成熟。一年後、或幾年後,我們回首向來蕭瑟處,應是也無風雨也無晴。(飛奔)

  注:本欄目所發表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非典”論壇

責編:于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