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入世之後就業機會與失業增長誰能賽贏
——2002經濟焦點問題述評之二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4日 09:14)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充分就業一直是我國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也是政府最“頭痛”的一件大事,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用了“十分嚴峻”四個字來描述當前面臨的就業壓力。中國入世一年來,社會各界包括專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就業形勢進行了多方分析,得出的結論各不相同,有的認為入世後每年將會帶來400至450萬個新增的就業崗位;有的認為入世將減少就業崗位。但有一點相同:總的體會都是“不容樂觀”。
入世:就業崗位是增是減
樂觀者們的觀點多數是基於入世前的調查分析,而且樂觀的程度也非常高,據國際失業與就業委員會和中國國際人才發展交流協會1999年的一項調查分析,他們認為中國加入WTO後,每年國內生産總值將提高三個百分點,相當於300多億美元,並認為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的國內生産總值可以增加400萬個就業機會 ,由此得出了入世後中國每年可增加大約1200萬個就業機會的結論。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曾湘泉教授和易定紅副教授在“WTO對中國勞動力市場就業影響的總量分析”一文中説,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2000年——2010年的十年間,就業彈性會比1990年代平均提高50%,達到0.15左右,即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業總量增長0.15個百分點。以此推算,如果2000年——2010年期間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平均7%的水平,入世後能夠比入世前每年平均增加450萬個左右的就業機會。
同樣,持悲觀觀點的也多是依據入世前的預測和分析。根據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評估,如果中國在對美的WTO談判中讓步,即放開受到保護的農工産品,將導致增加失業工人1100萬人。而去年的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人員在1996的測算中,預測入世會減少1/4的就業機會。
曾湘泉和易定紅分析認為,持樂觀觀點的是從長期的角度分析入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而持悲觀觀點的則是從短期的角度分析了入世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他們認為,從長期來看,入世將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從而對我國的就業産生積極的影響,原因在於入世不僅將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有效地吸引外資,更會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産業升級。從短期來看,入世初期會對我國經濟造成很大衝擊,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同時,企業調整重組、兼併、甚至破産,將在一定範圍內減少就業和造成結構性失業增加。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入世帶來的就業崗位的增加與造成的失業人數的增加是同時並存的,據他估計,兩方面的影響會相互抵消,明年我國將凈增就業崗位100萬個左右。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而言,入世提供的就業崗位稍微高於失業人數。但今後隨著入世影響的深入,還不能斷定未來情況會怎麼樣。
全國就業問題依然嚴重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國國有企業共有49萬下崗職工出中心,其中25萬人與原企業解除或終止了勞動合同,佔52.3%,比上半年增加3.1個百分點;1--9月共有77.3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再就業率為15%,同比下降了3.8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到9月底,全國共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而外電的報道則估計國內失業率在7%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培林在不久前分析與預測2003年中國社會經濟形勢時説,目前,中國的失業問題進入建國以來的第五次高峰。雖然統計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只有3-4%,但實際的失業率在8-9%。失業人員中,包括700萬左右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0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120-150萬城鎮農民工失業人員,70萬待業的大學和專科畢業生。
目前,國家下崗和失業並軌工作正在實施,原有的再就業中心將逐步撤消,過去在下崗職工中隱含的失業問題將完全顯化。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顯示,9月底,全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0068萬人,當月有400萬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比上年同期增加126萬人,增長46.3%,預計年底失業人員總量可能還會有所增加,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也希望通過努力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的目標。
讓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今年2000萬人爭搶800萬就業職位的局面已經出現。而且即使是碩士、博士等高學歷的人才在北京的人才交流會上也出現了“廣投材料,爭搶職位”的現象。李培林的明年北京待崗高校畢業生將達到2萬人的預言,不知是否真能避過。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短期內就業形勢仍不樂觀,一是就業彈性不可能短期內恢復,這幾年的就業彈性一直在下降;二是從傳統産業轉移出來的人數越來越大,儘管就業數量的絕對數是增多的,但明年的就業率可能會低於今年的70%,保持在60%左右。更嚴重的是,就業壓力的影響也是一種波浪式的影響,目前入世對農業的影響要略慢于城市,而大量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將是一個大的壓力。
就業機會與失業增長,誰能賽贏
一方面是就業機會在總體上升,另一方面失業率也在逐步攀升,究竟誰升的快,似乎仍需要綜合各種因素來分析。正如莫榮所説,“明年還不能斷定”。
其實從就業崗位的增長來看,正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的,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製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依舊是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三大主體行業,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成為勞動力市場上最為活躍的需求主體,並呈現增長勢頭。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入世帶來的增長崗位多在外企和在華企業、大的零售店等,而一些大店的崛起卻在一定程度上給更多的小店帶來衝擊並造成大量失業。鄭功成認為,以城市裏的大的超市或購物中心而言,所帶來的就業崗位應該還是高於抵消掉的失業人數。並且跨國公司和外企並不是主要的就業崗位提供者,其所佔比例是有限的。
對於最近幾年每年能增加44萬個就業崗位的估計,鄭功成認為過於保守了一點。但不管怎樣,失業的壓力與就業形勢的嚴峻的確已經讓國人感受到了寒冬的來臨。
曾湘泉,易定紅等建議,今後在提高就業方面應勞動密集與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並舉,城鄉工業協調發展,將農村工業發展與城鎮建設相結合,在擴大開放中將國內勞動力與國外資源和市場充分結合。(記者 唐福勇)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