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入市:車市利好 樓市利淡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5日 09:58)
新華社廣州12月15日電:“先買房後買車”的傳統消費觀念極大地抑制了我國車市。此間社會學人士預言:獨生子女將是“先買車後買房”、“買車不買房”的一代,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完成學業進入社會,他們自由掌握著薪金步入市場,車市利好,樓市需應變。
我國1978年開始在城鎮全面推行獨生子女制度,此前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兩胎相隔四年。因此,1978年後出生的人絕大多數要麼是比哥哥姐姐小四五歲的“老小”,要麼是獨生子女。
按照我國“6+12+4”的成長歷程──6歲入學,12年基礎教育,4年大學,從2000年起,獨生子女全面進入就業階段。就業三至五年後,他們的工作和收入趨於穩定,未來收入預期明朗化,於是開始進入人生消費浪潮的“第一波”。
按照傳統觀念,買房不但是生存需要,更有投資保值意義,而買車純粹是奢侈消費。一般中國人的家庭理財策略是先買房後買車,甚至是買房不買車。有人還自住一套房屋的基礎上再投資出租一套,這樣一套住房至少需要二三十萬元,擠佔了汽車消費資金。
應用經濟學博士喬梁説:“該幹什麼,該享受什麼,個人經濟生活應該是個什麼順序,這是個大問題。過去中國人更多的是為父母、為子女活著,現在年輕人更願意為自己活著。獨生子女不求居住形式上的獨立,一畢業就跟父母住,沒有必要買房了,這對車市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現年35歲以上、讀著巴金的《家》長大的人,對於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年輕人所受的父輩的壓抑,都有著深刻的感受。過去的大半個世紀,年輕人渴盼一方獨立天地。十年前,一個年輕人好不容易從單位分到住房,要搬離父母家了,他會如釋重負地説“解放了”,從此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十年後的今天,一個年輕人從學生宿舍搬回父母家,或者小夫妻倆一起搬回父母家,會如釋重負地説“解放了”,從此,帳單由父親支付,家務由母親料理。
新一代年輕人的處境還有一個重大變化:父母們都是“有産階級”,擁有一定的房産。據廣東省統計局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積為22.7平方米。住單棟住宅的家庭佔12.2%,四居室的佔6.2%,三居室的佔35.7%,二居室的佔34.4%。也就是説,88.5%的居民家庭擁有兩居室以上單元房,具備了收留子女結婚生子、三代同堂的住房條件,其中54%的家庭居住三居室以上,保姆房以及孫子長大後的獨立居室都不成問題。
在廣東各城市,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大學畢業後回到父母所在地工作,與父母住在一起,甚至白領、金領也如此。早些時候,廣東曾流行過這樣的方式:子女的結婚用房由父母支付首期,婚後自己負擔月供。許多小夫妻蜜月過後不久,先是對廚房失去興趣,每天下班後要麼呼朋喚友下館子,要麼回父母家吃完飯後再回小家睡覺。然後,由於天氣不好等種種意外情況,在父母家留宿,衣服用品越留越多,小家越來越生疏,對每月空付的月供漸漸心疼。等到生育以後,小夫妻對照料嬰兒既沒有經驗更沒有耐心,小孩不但白天由老人帶,晚上也跟老人睡,更離不開父母家。於是,他們乾脆把小家出租,以租養供。
獨生子女夫婦中總有一方是鐵定“無後”,兒子--孫子傳宗接代觀念已經十分淡薄,上門女婿不再是丟面子的事情,於是新婚夫婦又多了一種居住方式選擇。現代育兒觀念提倡父母與子女之間以朋友關係相處,許多獨生子女是在民主、平等的親子關係中長大。社會流行新思潮,年輕人代表著時尚、潮流和未來,所以,當兩代人發生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方式衝突時,父母總是遷就兒女,向兒女靠攏、看齊。
用廣州市政府一位處長的話説是:如今不是媳婦怕婆婆,而是婆婆怕媳婦。父母不再是年輕人以個性化方式待人處世的障礙。年輕人的“二人世界”、“私密空間”將不再限定在獨立的住房內,而是改變為週末開車外出郊遊中。因此,針對獨生子女的新車型,將是一個巨大市場。而針對小夫妻的鴛鴦樓、小一居、小二居等,需要開發商重新定位。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