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0日 08:09)
人民網消息:12月11日,是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週年。加入世貿組織,是黨中央面對國際、國內新形勢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一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充分證明,黨中央的這一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自加入世貿組織之日起,中國政府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嚴格履行對外承諾,做了大量工作。一年來,我國切實加強法制建設,制定、修改了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降低關稅和取消非關稅措施,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特別是服務業領域;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全面參與世貿組織的新一輪談判,並力求發揮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中國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績有目共睹,贏得了世貿組織成員的普遍讚賞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在履行義務的同時,我們也開始享受權利。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有力領導下,加入世貿組織的積極效應逐漸顯現,國民經濟持續平穩發展,外商投資掀起新的高潮,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政府職能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一些行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所增強。經濟運行形勢明顯好于預期,加入世貿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總體上利大於弊,機遇大於挑戰。我們較好地抓住了機遇,經受住了加入世貿初期的考驗,沒有出現大的負面效應和動蕩,使加入世貿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當然,加入世貿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挑戰和衝擊:部分進口産品增加,對國內産業形成較大壓力;服務業的開放程度提高,使一些國內企業在與外資的激烈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國外對我設置的貿易壁壘有增無減,貿易糾紛此起彼伏;現有的經濟管理體制、企業經營機制、涉外經濟政策和法律都還不太適應世貿組織規則。隨著過渡期的推移,某些問題有可能越來越突出。對此,我們應當予以高度重視,儘快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應對。
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形勢的關鍵階段。能否把加入世貿帶來的正面效應發揮到最大限度,把預期的一些負面影響減少到最小限度,取決於我們能否真正工作到位,應對得當,趨利避害。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我們要緊緊抓住加入世貿這一契機,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因為改革、開放、發展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有機的聯絡,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促進,相互融合。不改革,開放是無源之水,難以進行;不開放,改革將行而不遠,半途而廢。2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不改革不開放,中國就談不上發展。開放是深化改革的動力,改革是擴大開放的條件,開放也是改革,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使經濟管理體制逐步與國際規則銜接,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讓對外開放更好地為改革和發展服務。要將開放帶來的壓力轉化為改革和發展的動力,從而推進一些難點問題和深層矛盾的解決,並在開放中注意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引進來”方面,要在加入世貿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逐步推進服務領域開放。通過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把利用外資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跨國公司投資農業、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大力引進海外各類專業人才和智力。改善投資環境,對外商投資實行國民待遇,提高法規和政策透明度。在“走出去”方面,要把實施這一戰略作為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同時,要利用加入世貿給我國帶來的相對穩定、可預見和透明的經貿環境,繼續擴大貨物和服務貿易,深化外經貿體制改革,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力。
加入世貿組織是一個新的起點,前面的道路還很漫長,任務還很艱巨。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們要堅定信心,與時俱進,積極利用機遇,妥善應對挑戰,努力開創對外開放工作的新局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