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肉”面臨尷尬 市場銷售一波三折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8日 09:58)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消息:家住寧波江北區正大小區的張女士,來到附近的白沙農貿市場,在一個挂有“通茂無公害豬肉”燈箱廣告的攤位前駐足,耐心地等待著前幾個顧客挑選,而旁邊一家肉攤攤主卻空閒著。她説:“我就是衝著‘無公害’這個招牌來的。雖然每500克肉貴了一兩元,但讓我感到更放心。”
“無公害”獲認證
“無公害豬肉”産自寧波通茂實業有限公司。早在4年前興建農牧繁殖基地時,通茂公司就嚴格按照無公害標準化實施。去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公佈農産品無公害禽肉安全國家標準後,通茂公司投入上百萬元,對照國家標準要求,從引種、環境、飼料和防疫等逐條改進,並向寧波質檢局申請無公害認證。之後,浙江省和寧波市兩級質檢部門曾4次到通茂公司養豬場實地考察、檢測、抽查,均符合國家標準。經過4個多月的努力,通茂公司于去年底獲得國家質檢總局“GB”認證,成為浙江省第一家通過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的企業。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2001年7月發佈的《關於印發〈無公害農産品標誌管理規定〉的通知》,無公害農産品是指安全質量符合有關強制性國家標準及法律法規規定的農産品及初加工品。據有關專家介紹,現在我國有“無公害”、“綠色”、“有機”3種認證,其中“有機”是最高層次的,是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無污染純天然産品。所謂“無公害”並不是對“有公害”而言,而是指由國家規定的機構(第三方)對某項農産品的認證。
銷售一波三折
然而,寧波市區數十個農貿市場中,除了白沙市場,通茂公司的豬肉在其他市場難覓蹤影。公司總經理張仁華説,即使在白沙市場應市,也是費了一番週折的。
去年12月27日,寧波市區的白沙、雙東坊、翠柏3家農貿市場內的6個肉攤上,挂出了通貿公司的“無公害豬肉”招牌。其實,寧波的“放心肉工程”在全國是走在前列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寧波就投資2000多萬元,建起11個“放心肉”基地,年出欄生豬25萬頭,佔全市總消費量的八成以上。但是,“無公害”畢竟更讓市民放心。因此,“無公害豬肉”攤位開張頭兩天,攤位前就排起了長隊,有的市民甚至“打的”趕去購買。
但是,通茂公司“無公害豬肉”的熱銷,招來了其他一些肉攤經營戶的嫉恨。第三天淩晨,通茂公司員工發現挂在翠柏農貿市場攤位上的“無公害豬肉”燈箱廣告不翼而飛,後在一雜物間找到,但已被砸得面目全非。當天中午,雙東坊市場的“無公害豬肉”燈箱廣告被人強行摘下。兩天之後,白沙農貿市場的燈箱廣告也遭到同樣厄運。
寧波市政府迅速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協商,達成共識:通茂的豬肉成為全省首家“無公害豬肉”是件好事,要理直氣壯地掛牌子,政府各部門都要支持它,維護它的合法權益。
然而,招牌仍遲遲不能挂上。為避免或減少其他攤主的對立情緒,有關部門建議將原來廣告牌上的“無公害”三個字去掉、縮小,或者做成活動式。但是,這個建議遭到通茂公司的拒絕。
由於牌子被摘,造成一些市民誤解,以為通茂的“無公害”招牌是虛假廣告,對其豬肉質量産生懷疑,加之沒有了“無公害”招牌,豬肉價格上不去,通茂公司每天銷售額減少了9000多元。
今年4月底,經協商,白沙農貿市場的“無公害”招牌再次挂了上去。而雙東坊的招牌重新挂上後,當晚又被人偷偷砸爛,至今未果。翠柏市場則一直不見動靜。通貿公司無奈之下,將翠柏市場告上法庭,要求退回租金及預付攤位租金等費用,並索賠經濟損失。8月,通貿公司勝訴,但“無公害豬肉”也從翠柏市場撤出。
幾個月來,通茂公司曾嘗試向其他農貿市場拓展業務。但是,由於擔心經營戶抵制和鬧事,各市場不敢貿然引進。
消費者歡迎“無公害”
然而,在農貿市場屢吃閉門羹的“無公害豬肉”,卻成了寧波各超市和企業、學校的“寵兒”。在年初的農展會上,“無公害豬肉”攤位前被擠得水泄不通,每天的銷售量達到700公斤。“樂購”、“新一佳”、“家世界”等超市與通茂公司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撤離原來的無品牌豬肉,通茂的“無公害豬肉”以小包裝形式上櫃,每天總銷量1200公斤。北侖電廠等10多家企業、鄞州中學等近10所中小學,也由通茂公司供應“無公害豬肉”。據統計,目前通茂公司的“無公害豬肉”月銷售量近6萬公斤。
雖然開拓“無公害”道路維艱,通茂公司卻並不氣餒。在經營中,他們統一標識、統一服裝、統一配送、統一品牌,並向社會公開承諾“十不經營”:不含瘦肉精、不含農藥殘留、不含有毒激素、不注水摻雜、不使用變質霉變飼料、不使用違禁藥品、不假冒偽劣、不價格欺詐、不弄虛作假、不賣病豬和死豬。10月13日,該公司投資1.19億元實施的無公害生態養殖項目通過評審,計劃年出欄無公害商品豬10萬頭、多年生甲魚10萬隻、土雞20萬隻。這是浙江省最大的無公害農産品開發項目。 (徐錦庚)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