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歷史數次大跌回顧 重要轉捩點已越來越近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8日 09:06)
上海證券報消息:此次大調整的範圍與幅度不會大於前面四次。但就市場開放的角度、投資理念的轉變等諸多方面而言,此次大調整對市場的衝擊無疑是前面四次調整所不能達到的政策在大盤高位轉折時有著極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講是決定性的作用。但對於股指在低位的轉折期,政策的效用是止跌而非轉折。
從歷次調整的背景來看,宏觀經濟背景的好轉是支撐起大盤低位轉折的主導力量。自1996年初的512點展開的一輪大牛市就是一個例證。
我們知道,證券技術分析有三大基本假設,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歷史是可以重演”的,因為技術分析中的均線系統、壓力支撐系統等均是來自於過去的加權平均數據。
那麼,我國股票歷史上的數次大跌對目前股指的下跌究竟有何技術分析方面的啟示作用呢?
歷史上數次大跌回顧
由於目前股市的主戰場是滬市,所以,分析的範例就是以滬市為標本。打開滬綜指的月K線圖,我們可以發現,滬綜指有典型意義的大跌有這麼五次。
1、第一次是1992年5月的1429點一路下跌至當年11月的386點,歷時半年,跌幅高達72%。其間有持續的四根月陰K線,這是下跌速率最快的一次。但此次調整時間不長,在諸多利好刺激下,股指迅速地在次年2月盤上了1558點。
2、第二次是1993年2月的1558點下跌至次年7月的325點,歷時15個月,跌幅高達79%。這是我國股市調整週期最長,下跌幅度最大的一次熊市,而且調整週期也長達3年,前高點1558點一直到6年之後的5.19行情中方才突破。
3、第三次是1997年5月的1510點大跌至1997年9月的1025點,歷時4個月,最大跌幅達到32%。此時暴跌所引發的調整時間是2年,調整幅度也較前兩次有了極大的萎縮。
4、第四次是2001年6月的2245點反復下跌至今年1月的1339點,歷時7個月,最大跌幅達到40.36%。此時大跌所引發的股價結構調整力度雖然小于第一次、第二次,但是,其範圍之廣、其驚心動魄的程度並不亞於那兩次,尤其是持續跌停板更是讓市場領受到股市的風險之含義。
5、第五次是今年6月始於1748點的調整。此次調整雖然不能明言已告結束,但是由於調整起始位的低企以及市場的變化,此次調整的範圍與幅度不會大於前面四次。但是就市場開放的角度、投資理念的轉變等諸多方面而言,此次調整對市場的衝擊無疑是前面四次調整所不能達到的。
歷次調整特點
從上文提及到的五次調整來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相對歷史高位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現象,其言下之意就是在每一次大盤到達高峰的轉折階段時,均是因為資金不能再支持高企的股價,最終引發了股指的調整。而每一次的資金鏈斷裂與政策的演變也有著極大的關係。第一次的調整是在資金蜂擁股市導致井噴行情之後,突然出現幾何級數的擴容,第一批7隻、第二批34隻、第三批、第四批……,而且發行後幾天就上市,一級市場短時間內吸走了數十億資金。第四次調整雖然不是因為擴容引起,但是因為國有股減持方案使得市場預期當前股市存量資金難以撐得起龐大的國有股存量,由此使得股指陷入到熊途中。由此可見,政策導向的改變在股指轉折期間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而每一次大跌後的政策導向雖然給市場以短暫的喘息機會,但是在出現相應的井噴行情之後,又再一次陷入調整之中。較為典型的是第二次大跌之後出現的持續3年的調整行情,其間雖然有過1994年3月的四大救市政策,同年7月的三大政策,但是股指僅僅出現短暫的井噴行情,隨後股指仍然在500點至1000點橫盤整理了長達3年之久。
由此可見,政策雖然將股指帶出了持續急跌的陰影,但難以迅速將股指拖出調整的泥潭。由此也可以看出,政策在大盤高位轉折時有著極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講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對於股指在低位的轉折期,政策的效用是止跌而非轉折。
歷次大跌對本輪行情的啟示
誠如前述,在第二次大跌後,雖然期間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救市政策,但是股指仍然在500點至1000點之間形成了相對平衡的震蕩期,其原因就在於1993年至1995年,正是我國宏觀經濟實現軟著陸,銀根緊縮等相關政策限制了二級市場上的資金流動,進而阻止了股價的波動空間,由此可見,政策的影響也要充分考慮到宏觀背景的變化。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為什麼近期市場出現利好政策不斷,但市場反應卻較遲鈍的原因。因為證券市場目前正處在一個由相對封閉的市場向相對開放的市場進行轉軌的關鍵時刻,此時的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比如説投資理念的不確定性、操作手法的不確定性等,在這樣的背景下,資金或者選擇了觀望,或者選擇了撤離,由此導致了目前的資金結構出現了只出不進的局面。
但是,我們從歷次調整的背景來看,宏觀經濟背景的好轉是支撐起大盤低位轉折的主導力量。1996年初之所以結束自1993年開始的調整,是因為1996年我們成功實現了軟著陸,貨幣政策有所鬆動,資金面得以改觀,加上相關政策的引導,股指在1996年初的512點形成轉折,進而展開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週期。
而從目前盤面來看,雖然有著諸多不確定性,但是,宏觀經濟持續走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由汽車、住宅等消費熱點引導的自發性增長因素逐漸成為宏觀經濟的亮點,由此延長了宏觀經濟的增長週期,所以,隨著股指的持續下跌,風險的進一步釋放,類似于1996年512點的轉折已越來越近了。
從歷次大跌與轉折的背景來看,政策面都直接推動著股票市場的運行。但是,從近兩次調整來看,監管部門並沒有因為股指的大跌而出現直接扶持股市行情的政策,即使國有股減持暫停與停止政策,也不能簡單地歸納到是管理層為了刺激股市交易的直接措施,事實是當時的宏觀背景下,尚不具備實施此類措施的條件。
由此可見,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監管部門對市場的干預已從行政直接干預逐漸轉變成用市場化的措施引導著證券市場的發展,發展機構投資者以順應市場需要、大力推進對外開放等措施均是這樣的典範之作。可以預見,隨著最近兩次尤其是這一次的陣痛之後,我國證券市場離成熟的標尺又大大地前進了一步。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範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産上的利害關係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係。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江蘇天鼎秦洪)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