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精英聚香江 項懷誠稱中國財政赤字安全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9日 09:08)
《國際金融報》消息:11月18日下午,朱鎔基總理抵達香港,他將主持11月19日的第十六屆世界會計師大會開幕典禮。本屆大會是首次在中國領土上舉行,也是首次邀請到國家領導人出席的香港非官方大型會議。
會議主辦方香港會計師公會在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自從美國安然事件爆發後,會計業在行業監管、獨立性、所扮演角色和重新定位等方面一直備受社會及公眾的密切關注。此次大會為全球會計界提供一個匯聚的機會,共同尋求會計業新方向和檢視業界現正經歷的轉變。
從11月18日註冊的情況看,此次大會有約10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名會計專業人士參加,參加人數較預期高出25%以上。香港會計師公會認為,這更加彰顯了國際會計界對此次世界會計師大會的重視。
一些國際會計公司是此次大會的積極參與者。德勤 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及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是此次大會的鑽級贊助機構,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澳洲會計師公會、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是此次大會的金級贊助機構。這些機構都派出很大數量的人員參加此次大會。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新任會長ReneRicol表示,此次大會將會向全球表明,會計師不但會攜手克服共同的挑戰,更會致力一起保障公眾利益。這方面的承諾,一直是全球會計專業發展的原動力。這方面的努力,隨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專業層面,無論是任職工商界、公關執業或是來自政府機構和學術界的會計師們,在世界會計師大會中相互集中交流和研討如何更佳地履行他們的專業責任。
踏入新世紀,會計業所面對的一個主要挑戰,就是全球市場和經濟環境日益複雜先進。會計專業必須重新定位,應隨著全球經濟步向知識型的大趨勢而與時俱進。有鋻於此,大會的內容圍繞準則接軌、專業操守與獨立性、公司管治、科技發展與知識經濟的關係等與會計界息息相關的課題而設計。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黃德偉指出,此次大會在美國一連串企業倒閉事件發生後,全球會計界經歷了處於分水嶺的一年。此時舉行大會,正好讓整個會計專業自我重新整頓、抹去污垢,繼而為將來訂立全新而高透明度的抱負和使命。
黃德偉表示,在安然事件發生後的國際環境中,此次大會的舉行,對所有專業人士都深具意義:我們將如何適應新的監管和經營環境,重建我們對會計專業的信心?在中國加入WTO的時代中,如何把握先機,開拓中國市場的廣大潛力?我們會為會計專業訂立何等抱負?我們大家應如何與所服務的機構和客戶分享知識成果,為他們增值?
大會籌委會主席黃匡源説,此次大會上,世界各地的企業總裁、執業會計師、學者、監管機構代表、政府及機構主管和專家學者等將可聚首一堂,共同商討如何回應瞬息萬變的環境,擬定解決方案,並以公眾利益為依歸,為會計專業的未來勾劃清晰的發展方向。
財政部部長項懷誠:中國財政赤字處於國際安全線內 將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
11月18日,前來香港出席第十六屆世界會計師大會的中國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香港總商會舉辦的午餐會上指出,中國財政赤字和債務餘額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7%和16.3%,都處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
項懷誠説,從中國目前的總體經濟實力看,這個赤字水平和債務水平也是完全能夠承受的。最重要的是,中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財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密切關注各項相關指標的變化,已採取了一些有利於防範財政風險的措施。
他相信,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規模的日益擴大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日益提高以及財稅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的財政償債能力將不斷增強。
項懷誠在酒會上還指出,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並輔之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效地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有力地拉動了內需,促進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項懷誠同時強調,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不僅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非常有助於中國實現長遠經濟發展目標。通過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充分調動了國內資金,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加大了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加強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項懷誠最後表示,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中國政府決定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與此同時,還將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建立起合理、規範的稅收制度。( 李衛玲)
有關背景:國際會計準則離我們有多遠
“本國特色”並不能成為會計準則本土化的藉口,“會計準則全球化”乃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資本計量的標準化程度總是與資本流動的範圍相一致的,當資本要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時,會計準則的資本計量功效內在地決定了會計準則也必須予以全球化
10月29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這標誌著他們朝會計準則趨同的正式承諾邁出了重要一步。這項協議是最近於倫敦舉行的由發達國家準則制定機構參加的會議上公佈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大衛 泰迪爵士評論説:“儘管我們意識到未來還會遇到很多挑戰,但現在我對能消除國家會計準則和國際準則之間的主要差異充滿信心;通過美國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其國家會計準則的趨同,世界資本市場將運用一套投資者能信任的全球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全球化
為什麼資本市場需要全球會計準則?會計標準全球化,中國將何以應對?這是我們企業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世界貿易的飛速發展與資本全球流動所引致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實際上包含著兩個標準的全球化:一是商品技術標準的全球化;二是資本技術標準的全球化。目前,在商品的技術標準全球化方面已是卓有成效,典型的代表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所制定的ISO9000系列,任何希望形成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商品都必須遵循這些標準,否則將不具有國際市場的準入資格。然而,對許多企業而言,其産品的技術標準非常先進,可以通行國際市場;但其財務報表不是按國際通行的資本技術標準編制和分析的,而是遵循本地區、本國的會計準則報告的,因而根本無法進行跨境融資,這就引發了關於資本技術標準即資本計量標準的全球化問題。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93年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發現公司按照德國會計規則編制的財務報表顯示是盈利的,而按照美國會計準則編制是虧損的。顯然,如果不調整兩者之者之間的差異,則很有可能會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産生誤導。
作為資本計量標準的會計準則逐漸走向全球化的進程,是資本運動從較小範圍的經濟合作秩序擴展到全球範圍時所發生的必要沿革之一。資本計量的標準化程度總是與資本流動的範圍相一致的,當資本要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時,會計準則的資本計量功效內在地決定了會計準則亦必須予以全球化。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通信、信息、網絡等高科技使得全球資本的統一成為可能,美國國會和證券委員會、歐盟、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西方七國財長會議都相繼呼籲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隨之雄心勃勃地宣佈開始制定“全球會計準則”。
中國如何應對
作為IASB的成員,面對“全球性會計準則”的未來,我們有三種選擇:一是退出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自力更生,單獨搞獨立的“國家化”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二是全盤接受IASB制定的會計準則;三是部分接受國際的會計準則,堅持本國特色的會計準則。
事實上,我們不可能選擇“退出”的途徑,因為它背離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方向。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會計準則不可能國家化,其後果將是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單獨搞一套“競爭性、敵對性的區域性的會計準則顯得沒有意義,其結果將是導致投資者花費不必要的成本去理解不同區域會計準則所造成的差異”。堅持會計準則的國家化,必然導致境內資本市場不可能為境外投資者認可,從而阻礙外資的引入。此外,有人已經注意到今後將有更多的境內企業因中國現時會計準則在成本核算上的問題而被進口經濟體追究傾銷責任,從而成為出口貿易的巨大障礙,這有違中國加入WTO的初衷。
至於選擇“部分接受,堅持本國特色”,首先涉及的一個問題便是:什麼是中國會計準則的本國特色?“所謂的中國特色”,正如香港一位知名會計學教授在一次內地研討會指出,這是一種中庸的觀點,它不具有證偽性,無法判斷是對還是錯。
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于2001年一國際研討會上指出:“我們在會計準則中所看到的有些特色,並不是按照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需要所設計出的,而是過去傳統計劃經濟的特色。這些特色恰恰是需要我們改掉的……”。
看來,“本國特色”並不能成為會計準則本土化的藉口,“會計準則全球化”乃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國際會計準則離我們不再遙遠! (聶新軍)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