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0億元國債推動力到底有多大?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2日 14:52)
經濟日報消息:
從1998年開始,國家連續4年發行5100億元國債,主要用於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這使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飛速發展
國債資金堅持向中西部傾斜。2001年中西部國債項目個數佔60%以上,國債項目計劃總投資也佔近50%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十分重視,從1978年到2001年,共安排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基本建設投資達67793億元,是改革開放前26年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總和的近10倍。為了實現現代化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中都明確地對能源、交通、郵電通信、重要原材料等重點行業的建設做出了具體部署,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大加快。
基礎産業突飛猛進
1989年到2001年,是建國以來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發展最快、成就最大的
一段時期。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基本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2516億元,比1978年—1988年增長10.8倍。
從1998年開始,為了刺激內需,國家連續4年發行5100億元特別長期國債,主要用於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在國債資金的有力推動下,農林牧漁水利業、電力工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和公共服務業等受國債項目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行業基本建設投資都取得了長足發展。1998年五大行業的基本建設投資增幅高出同期全國基本建設增幅15.6個百分點;1999年高出4.2個百分點;2000年高出4.4個百分點;2001年高出0.7個百分點。
在地區分佈上,國債資金堅持向中西部傾斜。2001年中西部國債項目個數佔60%以上,國債項目計劃總投資也佔近50%。國債資金的注入,緩解了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乏的矛盾,在這些地區投資建成了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
13年間,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累計建成投産基建大中型項目1553個,比前11年多1022個。累計新增固定資産42646億元,比前11年增長10.1倍。
國民經濟“瓶頸”消失
大規模的投資,使基礎産業的生産能力和基礎設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為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林牧漁水利業:到2000年底,共興建水庫97000座,總庫容5420億立方米,興建水閘38000座;整修新修堤防27.4萬公里;建設萬畝以上灌區5967處,全國有效灌溉面積55496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17432千公頃;機電井455萬眼,機電排灌面積37094千公頃。
能源工業:1978年至2001年共新增原煤開採能力46672萬噸,天然原油開採29331萬噸,天然氣開採378億立方米,新增發電機組容量25417萬千瓦。
交通運輸業:1978年至2001年,累計新建鐵路交付運營里程1816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57661萬噸,新建公路160937公里。現已基本形成以鐵路為骨幹,公路、水運、民用航空和管道組成的綜合運輸網。
郵電通信業:已建成包括光纖、數字微波、程控交換、移動通信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公用電信網,並建成了業務種類齊全、網點密布的公用郵政網。移動通訊、數據通信從無到有,迅猛發展。
責編:楊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