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十六大新聞:老百姓向黨説説心裏話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05日 17:16)

  經濟日報消息:在喜迎十六大的日子裏,神州大地時時處處都洋溢著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産黨的無限熱愛。我們感受到了“三個代表”如何在基層轉化為黨員群眾的自覺行動。從這些樸實無華的文章中,讀得出責任,讀得出忠誠,也讀得出深情和信任——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的中國共産黨,將帶領全國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

  

為群眾辦事就是對黨負責
李 滋

  老百姓只要感覺到黨員幹部是誠心誠意為大夥辦事的,就算困難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他們也會理解的

  我的家鄉匡村是名副其實的“都市裏的村莊”。

  匡村地處山西忻州城區,因為城市建設需要年年徵用土地,到1996年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的時候,人均耕地還不足1分。人多地少的矛盾如何解決?日益增多的剩餘勞力往何處分流?村黨總支、村委會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在實際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只要我們真正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村看村、戶看戶,社會看的是村幹部。”這句多少年前就流行的老話,在“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有了更豐厚的內涵。作為最基層的黨組織,村幹部和群眾融為一體,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是黨和人民心連心最直接的體現之一。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出一件件讓群眾“拍手稱快”的實事。

  人多、地少、勞力剩餘,就業機會不多,群眾不順心了就要找領導。現在,村黨總支、村委會的每一位黨員都由“躲著群眾走”變為“拉著群眾的手”,主動深入群眾。在田間地頭、在村委院內、在任何一個地方和鄉親們席地而座,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有不愉快的時候,來訪群眾不是這個罵幾句,就是那個瞪幾眼,這時我總是笑臉相對:“不找我撒氣,找誰撒?”嘻嘻哈哈中工作做了,輕輕鬆鬆中怨氣消了。其實,老百姓只要感覺到黨員幹部是誠心誠意為大夥辦事的,就算困難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也會理解的。

  近年來,我們一直堅持村務公開、民主理財,不僅減少了開支,還減輕了負擔。村幹部每年有60天的義務勞動,既減少了村委會的不必要開支,又使幹部得到了教育和鍛鍊。

  村幹部常説,黨叫咱主事,群眾叫咱幹事,為群眾辦了事,就是對黨負責。在工作中,一定要緊緊圍繞“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使群眾得到實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全村辦理“農轉非”以後直接涉及居民利益的第一件大事。村黨總支抓緊時間跑區、跑市、跑省裏,終於在去年底完善了各類手續,使全村老弱病殘都得到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感受到了黨的溫暖。此外,村委會還抓住三水廠建設管道經過匡村的契機,與自來水公司協商,將全村自來水管道接通三水廠管道,收到了“一舉三得”之效。

  一件件實事,群眾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基層黨組織和群眾間的關係一天比一天緊密和融洽。就拿修路來説,全村的大街小巷20年前均進行過初步的硬化,但由於匡村處於城區,過往車輛特別是載重車輛較多,致使路面損壞嚴重。前幾年,村裏想集體出資再次硬化道路,可一連串的問題、一連串的開支,很難得到群眾的支持。“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的開展,使大家的認識都提高了。我們順勢草擬了全村的《硬化道路方案》,採取集體出資與群眾集資相結合的方式,結果經群眾討論一致通過,並付諸實施。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是一項長期工作。在“三個代表”光輝的照耀下,一個更美好的家鄉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日子越過越紅火
呂光全

  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受到,沒有黨的富民政策,沒有大竹農村信用社認真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思想,就沒有我的今天。

  1980年高中畢業後,因為身體原因,我的大學夢變為泡影。正在開展“與民貼心”、服務“三農”活動的大竹縣農村信用社,當即貸款6000元,圓了我的個體運輸夢。正當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加油中的一場意外火災,給我帶來滅頂之災。此時,四川省大竹縣農村信用社開展了“一個信用社支持1個産業化基地、一個黨員幫扶1戶貧困戶脫貧”的支農服務工程,他們把我列為科技治貧致富戶進行重點幫扶。給我貸款2萬元,我很快與人合夥承包下了本鄉野坪村石板溝水庫。近幾年,我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成為大竹縣首屈一指的養魚大王。

  為了幫助鄉親們科技致富,我倡立了人和鄉水産養殖協會,無償為全鄉水産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資金援助、信息服務等。前不久,我鄭重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劉陽德 王 華整理)

  

服務農民其樂無窮
蔣戌生

  我是搞農業研究的,用知識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願意做的事。 

  跟“農”字結緣後,我每年的大半時間都在農村搞調研、做試驗、推廣技術。因為我是共産黨員,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務。溫州每年生産的糧食和實際用糧的差距較大。我擔任溫州農科所所長後,採取了各種措施鼓勵科研人員下農村,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1976年,聽説文成山區有人在旱地裏育水稻秧,不想卻在秧床上長出了雜交水稻。我馬上前去考察,果然看見旱地秧床上的零散的稻子挂滿了沉甸甸的穗子,令人驚喜不已。回來後我立即寫專題報告,先在文成選點,有計劃地進行試驗,然後向山區推廣。

  退休後,我到溫州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任副會長。協會黨支部經常組織開展科技扶貧活動。家人早就勸我別忙活了,可我就是閒不住。我忘不了自己是靠助學金讀書的,沒有黨和人民的培養教育,就沒有我的成長和成才。無論何時,我都將永遠忠誠于黨。  (張 玫整理)

  

老黨員的新追求
趙永才

  一次交了2000元黨費,有人説我傻,可我不在乎,人是要有點追求的

  作為黨的同齡人,我的切身體會是:人是需要有點追求的,只有在不斷的追求中,才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

  我1921年出生於安徽省靈璧縣,1941年,參加了共産黨的遊擊隊,作戰蘇北,從此走上了為黨和人民奮鬥的革命道路,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1956年轉業到濟南市天橋區房管局任黨支部書記,1981年離休。

  雖離休在家,我還是閒不住,看書學習成了我一大樂趣。《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等讓我愛不釋手,特別是江澤民總書記發表“三個代表”重要講話後,我戴著老花鏡認真讀了好幾遍,仔細領會推敲,還做了大量筆記,寫了十幾篇心得體會。我們幾個老黨員還成立了自學小組,每天在一起討論國際國內大事。為了表達對黨的忠誠,今年“七一”前夕,我一次交了2000元黨費。當時老伴、孩子也有怨言,還有人説我傻,可我對他們説:“自1948年入黨,我受黨的教育已50多年,當年要不是黨派人營救,早就沒命了。現在咱生活好了,表表心意,還不應該麼?”

  幾十年來,我從未為個人的事給黨和組織添麻煩。1956年轉業時,組織上發給我4000元安家費,我分文未取;1961年老父親去世,組織上考慮我家裏困難,給了300元補助,我堅決沒要。

  這些年,許多人勸我,你也該享享清福了,可我人老心不老,看到一些孩子因貧困失學,心裏總是放不下。我平常生活很簡樸,十幾年住在破舊的簡易樓裏,吃的是粗茶淡飯,用的是親戚朋友替換下來的舊傢具,一件棉襖縫縫補補穿了20多年,夏天穿的大汗衫都脫了線,一個搪瓷缸子從1968年一直用到現在。這一切,我都沒覺得寒磣。去年“六一”節,我一下拿出6000元積蓄資助貧困生,房管局領導考慮到我家的實際情況,只收下1200元資助了3名失學兒童。今年,我又買了學習用品去看望孩子們。小外孫看到《齊魯晚報》上我的事跡,説:“姥爺,你真棒!”

  我對黨的一片赤誠和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始終不變。就算是一抹晚霞,也要抹向火紅的天空。 (管斌 馬洪寶)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