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亮點”背後的亮點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05日 09:22)
光明日報消息:看看目前全球的經濟,可以説是一片烏雲籠罩。在網上搜索發達國家相關的經濟信息,很難找到某個行業、某個領域能夠給人帶來希望的亮點。
而反觀中國,卻是亮點不斷閃現。剛剛有消息説,今年前三季度,長虹公司彩電出口額達6億多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0多倍。從全國來看,9月份的進口、出口以及進出口總值都創了歷史新紀錄。單月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了6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近35%。
還有汽車。隨著國家扶持汽車産業發展政策效力的逐步發揮,從去年到今年,我國汽車特別是轎車消費逐月升溫,使得汽車工業增長呈現加速度的態勢。1月份到8月份汽車和轎車産量達到了217萬輛和62萬輛,分別增長32%和42%,整個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因此而成為行業之首。
這些頻繁閃現的亮點給人以信心和喜悅,而在我看來,更使人感到振奮的是“亮點”背後的亮點,即當前專家所説的經濟出現自主性增長。
在一份報告中,專家們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必將為我國經濟潛能進一步釋放創造很好的外部環境。國家會繼續堅持和擴大開放、加快市場化改革,經濟增長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由擴大內需政策拉動、由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産業結構升級推動的新一輪景氣週期將逐步形成。專家們預測,隨著制度的進一步創新和民間投資意願的啟動,我國經濟增長自主性還會繼續增強。
實現經濟自主性增長,應該説是我們擺脫計劃經濟模式,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所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也就是發揮了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正如經濟學家們所説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和選擇導致資源配置優化,生産要素按照市場規律流動和重新組合,從而自主地推動生産力的發展。
比如,目前在資本市場中累積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現在不用政府指令,它們自己就在隨時隨地在尋找産生利潤的領域和行業。於是,一個個前幾年還被認為是外國公司利潤源的行業被國內資本、國內企業滲透甚至擠佔。
例一,手機過去是清一色國外産品的天下,但近幾年,在聯想、TCL、波導等企業努力下,國産手機的市場佔有率一直上升,1998年國産手機的市場佔有率還為零,2001就已達到15%以上。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市場上手機銷量達4516萬部,其中近800萬的手機屬國內品牌。
例二,過去人們一直抱怨國內許多産品在關鍵技術上受制於人,最突出的是芯片設計和半導體生産不能自主化。而現在,國內不少地區和資本已經瞄準了這一行業。目前,上海已聚集了聯想、中芯國際等60多家相關企業,投資總額超過了40億美元。在北京,將要逐步建成20條大規模高水平的芯片生産線、200家高水平的IC專業設計公司,由此形成龐大集成電路産業群體。説句玩笑話,也許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芯片生産商們會像現在的彩電生産商一樣抱怨利潤太低。但産品的消費者得到了實惠。
應該説,是國家實施多年的擴大內需的政策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後發力量正逐步顯現,使得國內經濟自主增長機制不斷增強。我們相信,在已基本規範的市場機製作用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亮點自發地冒出來,漫天閃爍。 (石松)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