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數字解讀:GDP達到10萬億元意味著什麼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4日 17:18)

  南方日報消息:據國家統計局本月中旬公佈,今年頭三季度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GDP增長率達到79%。其中第一季度增長76%,第二季度增長80%,第三季度增長81%。到今年年底,我國GDP將有望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萬億美元,按人均計算,將達到1000美元。GDP是一國經濟實力的綜合指標,GDP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經濟意味深遠。

  四個原因使經濟增長超出人們預期

  今年初,由於世界經濟衰退,居民消費疲軟,民間投資乏力,國內外不少人士對今年我國經濟增長持不樂觀態度,認為今年我國經濟增長率不會超過7%。什麼原因使經濟增長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呢?

  1投資的高速增長。1到8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42%,高於去年同期53個百分點。今年投資增長快主要是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大,1~8月份增長超過30%;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加速,1~8月份,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55%。

  2出口貿易不斷提速。我國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長99%,二季度增長179%,三季度增長287%,1到9月份出口增長194%。主要原因一是出口政策的有力推動,調動了企業的出口積極性;二是美國經濟復蘇和美元貶值,有利於增加我國出口;三是跨國公司加快將生産基地向中國轉移,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增長強勁。

  3信貸的推動。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加大了放款力度,無論是貸款還是貨幣供應量都快於去年同期。

  4住房、汽車、電信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行業的高速發展。

  生産力水平大提高

  我國GDP從1989年的16909億元一路猛進至今年底的10萬億元,只用了13年時間,年均增長率為93%,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長率61個百分點。經濟的快速增長縮小了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2001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由世界第八位躍居到世界第六位,與前五位的差距也明顯縮小。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帶來生産力水平大提高,主要工農業産品産量方面,我國進入和保持了國際領先的地位:糧食生産能力已突破5000億公斤的水平,穀物、肉類、棉花、油料等農産品的産量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煤、水泥、化肥、鋼、電視機等産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發電量則上升為第二位。

  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

  人均GDP反映了一國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人均GDP將達到1000美元,意味著我國于2000年跨入人均GDP800美元的小康門檻之後,開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

  居民家産是小康生活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之初,“萬元戶”是富有的代名詞,如今,“萬元戶”早已過時,城鎮居民家庭平均家産已達22萬元。

  恩格爾系數是衡量是否達到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標。過去,中國首要的問題是解決溫飽,而今,“吃”在中國人生活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輕。1990年,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是542%和588%,到2001年,則分別降到379%和477%。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十幾年前只有67平方米,今天已達到21平方米,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在傢具、住房裝飾、家庭設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也成倍增長。

  轎車進入家庭是小康生活的重要標誌。十幾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普通百姓把“轎車夢”變成了現實。個人汽車保有量從1990年的816萬輛增加到目前的近千萬輛。今年汽車銷售增長近40%,個人買車佔了95%以上。

  旅遊正成為中國人小康生活的新的消費熱點,電話、手機、傳真機、網絡等小康生活不可缺少的現代化通信方式已在城鎮初步普及。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固定電話用戶數已突破2億戶,手機的用戶數也超過18億戶,均居世界首位,網絡用戶已經超過4500萬人,居世界第三位。

  小康生活中的國人的服裝已擺脫了單純的禦寒保暖功能,走向體現個性、身份、修養,服裝業也因此演變成了一個色彩斑斕充滿時代氣息的時尚産業。

  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機遇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是空前未有的機遇而非威脅。首先,中國的經濟發展對發達國家的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産品産生了巨大的需求;第二,中國的經濟增長,可以滿足發達工業化國家對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巨大需求;第三,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中國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到2001年,我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累計已達493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資國,全球500強中有八成公司已進駐中國。世界銀行1997年出版的《2020年的中國》稱,中國的經濟崛起為世界發展帶來機會,就如同美國在19世紀、日本在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經濟起飛一樣。 (廣東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 林文俏)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