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加強證券市場內部風險控制時不我待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14日 11:22)
證券時報消息:在日前由中國證監會濟南證管辦和證券時報共同舉辦的“證券經營機構內部風險控制論壇”上,與會監管部門領導、證券機構高管及海內外專家學者充分肯定了當前加強證券經營機構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致認為推動證券經營機構建立、完善內部機制可以有效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推進證券市場穩定和健康發展。
濟南證管辦主任李相啟在論壇致辭中説,內控機制是證券經營機構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內因。歷史已經證明,證券經營機構如果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就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甚至無法生存。1995年2月27日,有233年曆史的英國巴林銀行破産倒閉,其外因是新加坡分行的交易和清算未進行隔離,而內因則是內部控制鬆散,內部稽核流於形式。而此後香港百富勤、日本大和銀行倒閉的直接原因也是公司在會計程序、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上的控制不嚴。因此,舉辦此次證券機構內部風險控制論壇,其目的就是要提升證券機構對內部風險控制的認知水平,推動其內控制度的建設,防範市場風險。
山東省副省長黃可華在講話中首先肯定了證券市場在山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他説,山東目前有上市公司近70家,證券營業機構百餘家。作為一個證券大省,證券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大局。所以説,加強證券經營機構的內部控制,無論從穩定證券市場的角度還是從穩定改革發展大局的角度來説,都是及時必要的。山東省政府歷來重視證券市場的風險監管,今後還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監管部門,發動工商、公安等部門聯合監管,以促進山東證券市場和國民經濟的穩健發展,維護地區穩定。
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莊心一認為,加強內部控制無論對證券市場各主體還是監管部門來説都是永恒的主題。證券機構作為連接投、融資的橋梁和紐帶,其經營風險有很強的外部性,一家證券機構發生危機,容易引發與其相關的金融機構、投資者集體受損的連鎖反應,造成整個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並且影響投資者對整個行業的信心。加強內部控制對於整個證券行業自律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行業自律不可或缺的一個層面,更應該是證券經營機構的自覺自律行動。
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武鳳儀談到我國證券市場所處的現狀時認為,我國證券市場屬於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經濟體制轉型中的新興證券市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艱巨性,儘管目前各市場主體遇到了嚴重的困難和挑戰,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契機。因此,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各證券經營機構更應該加快調整步伐,切實抓好各方面的風險防範工作,完善內控機制,從基礎抓起,為將來的長遠發展積蓄力量。武鳳儀指出,在當前市場逐步規範的過程中,證券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失真的現象仍然非常嚴重,應引起證券管理層的高度重視。管理層要充分發揮證券主流媒體的作用,加強對證券信息的應用和管理,同時尋求和探索利用多種傳播手段,建立大型證券信息傳播平臺,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全面、即時、真實的信息。
上市公司、證券研究機構等市場各方主體也應提供全面的信息,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投資解決方案。
中國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吳清就國外證券機構內部控制和入世後國內證券機構面臨的挑戰做了分析闡述。他認為,風險管理、運行管理、合規檢查、公司治理等方面與國外的差距使得國內機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證券機構應該意識到,內部控制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未來金融創新帶來的競爭對手比國內證券機構估計的可能還要大、還要強,在這種形勢下,證券機構如果不抓緊時間加強內控,在競爭面前就會不戰而敗。
被稱為中國券商“航空母艦”的銀河證券總裁朱利對內控機制深有體會。他説,目前公司在全國28個省設有174家營業機構,在籌建期間,公司經營管理中面臨著賬外賬、小金庫等諸多問題,為加強分支機構的內部控制,公司首先將管理模式由扁平式向區域集中轉型,實施分支機構重大事項集體決策、重大業務和經營情況報告、法人授權制度“三項制度”,不準設立賬外賬和小金庫“一個不準”。同時對資産管理、國債回購等關鍵業務和客戶保證金加強管理控制。另外,公司還設立合規部門,通過編制業務合規手冊,對業務運行進行合規性檢查和監督等,加強對業務的事前和事中監督管理,防患于未然。
中國體改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天同證券總裁徐維西、中信證券副總裁吳玉明、齊魯證券總裁潘敬華等也分別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深圳證券信息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就證券機構信息應用風險的防範與對策做了介紹及證券信息跨媒體平臺的演示。此次論壇由中國證監會濟南證管辦和本報共同舉辦,有監管部門領導、海內外知名學者及各證券經營機構、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主要負責人等200余人參加了論壇。(邢梅 尹永強)
責編:趙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