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藥房”降價45% 撕開虛高藥價沉幕
令消費者感到新鮮的,還有“開心人”不同於傳統藥房的超市式購物環境。在藥房超市裏,藥品區、非藥區掛牌標識,處方藥、非處方藥分區擺設、超市式陳列。同種藥品歸在一個貨櫃,直接面對消費者,便於市民對藥品的價格、療效進行比較,自由選藥,電腦收銀。
同時,“開心人”還承繼和創新了一些傳統的服務項目,如設立專門的服務中心,提供代客煎藥、送藥上門、電話預約、缺貨登記等服務內容;對來店購藥的老人、殘疾人和孕婦等設有專用通道;開通了“3 15”熱線,接受和處理患者的質量投訴,承諾在24小時內給予答覆。正是優惠的價格、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使開心人大藥房形成了一開張就轟動南昌的“開心效應”。
對倉儲式藥房“熱門”的冷思考
前幾年,國內綜合性超市也一度經營起藥品零售,暴露出用藥安全和藥品污染隱患等諸多問題。為保證老百姓的安全用藥,規範藥品經營,國家明令藥品零售退出綜合性超市。而此番平價藥店又以超市的姿態亮相,使用藥安全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藥是一種特殊商品,事關人民生命健康。江西省知名醫學教授余健民説,當前市場上亂用藥、濫用藥的情況十分普遍,藥店遍地開花,處方藥、非處方藥都可以隨便購買。由於沒有醫生的指導,給用藥安全留下隱患。據他介紹,因為亂買藥吃藥,全國每年都有因此引起的中毒死亡事故。而在西方國家,藥品流通控制得非常嚴格。沒有正規醫生的處方,在藥店是買不到藥的。由於超市的開放性,藥品超市成了患者集中的地方,一些傳染病人進入超市選購觸摸藥品,極易造成污染。專家認為,“開心人”這類藥品超市潛在的最大風險還是用藥安全問題。
誤導藥品消費觀念。超市裏由顧客自選的售貨方式,最直接的一個效果就是能刺激消費。江西省醫藥公司總經理李發昌對市民擠破門檻地涌進藥市,大包小籃爭購藥品的現象很不理解。他提醒説,藥品不是食品,沒病不能用,一旦過期就會造成浪費。提前消費、突擊消費的做法都是欠妥的。而且,“是藥三分毒”,任何藥品都具有副作用。余健民教授説,把藥當成蘿蔔、白菜一樣挑選着買是“十分荒唐的”,市民亟待走出藥品認識的誤區。藥房超市化這種銷售方式需要規範和加強管理,藥房要配備執業藥師為市民買藥提供必要的指導。
藥房超市化不宜提倡。倉儲式藥房直接從廠家進貨,甩掉了“批發”這一中間環節,但是“生産廠家、總經銷(批發)、零售”這三個環節是國際藥品産銷普遍遵循的流通途徑,這種途徑既經濟又科學。因此,無論是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與國際接軌,還是從降低管理成本,保證藥品質量,規避消費者用藥風險來看,醫學專家都認為藥房超市化這种經銷模式不宜提倡。
醫藥改革面面觀
告別“短缺經濟”以來,像“平價藥店”出現的購藥熱潮十多天“高燒不退”的場面,已經十分罕見,這引起了醫學專家、經濟學者、行政主管部門的關注和深思。明年起,我國醫藥零售市場將向外資逐步開放。對外競爭首先要處理好內部競爭。此間專家對政府、藥廠、醫院、醫藥公司等方面深化醫藥改革開出“健康處方”。
醫院方面:由於平價藥房也能經營處方藥,一些處方正在流入平價藥房,這給缺乏財政撥款、靠賣藥彌補經費不足的醫院帶來巨大壓力。醫院一方面要在藥品採購上採取集中招標等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更應立足長遠,走出“以藥養醫”,回歸醫療立院的本位,提高醫療水平,改善醫療服務,這樣才不至於因藥品的價格紛爭而陷入困境。
醫藥公司方面:長期以來,醫藥公司依靠壟斷地位把持了零售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行政監管職能剝離後,“官商”積習一時難除,難以適應市場競爭。尤其是在與輕裝上陣的民營平價藥房貼身競爭中,承擔着繁重的歷史包袱和一定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劣勢倍顯。江西省醫藥總公司總經理李發昌説,民營企業保持10%的利潤就能運轉,國有企業必須要保持20%的利潤。因此,國有醫藥公司必須面向市場,加快改組、改造,深挖內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務水平。
生産企業方面:藥品生産企業應在新特藥研究開發上下功夫,擁有了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才能避免無休止地捲入價格戰的競爭漩渦中去。目前,我國6700多家藥品生産企業生産的藥品大部分是仿製藥品,同一種藥品,化學成分、生産工藝相同,生産成本相差無幾,但換個名稱、包裝,價格就千差萬別,這為同類産品進入銷售環節後的無序競爭埋下了致命禍根,進而殃及整個醫藥市場。
政府管理方面:表面上看,平價藥店直接受衝擊的是醫院、醫藥公司乃至藥品生産企業,但真正受挑戰的是政府對醫藥的監督管理工作。當前,政府既可以借助市場之手,多培育市場主體加速舊體制的轉變,把虛高的藥價降下來,也需要提高藥品監督、審批管理的水平,引導國有的醫藥批發、零售企業增強競爭實力,做強做大,促使醫藥行業的改革發展健康進行。(余孝忠 李興文 林艷興)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