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滬上銀行“十一”想縮時 人行表示市場條件不成熟  
09月05日 09:57

    《國際金融報》消息:“十一”前夕,一份由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上海15家商業銀行共同擬訂的希望在節日期間縮短服務時間的報告,從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辦公室的傳真機上緩緩吐出。

    9月4日,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辦公室副主任張榮芳告訴記者,人行不會對此事作批復,是否縮短服務時間完全取決於各家銀行和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間的協調。他個人認為,目前實行縮時計劃會面臨強大市場壓力,而在今年“十一”推出的市場條件也並不成熟。

    銀行希望只保留網點開放

    一個月前,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先後在上海15家商業銀行進行縮時服務調研,並向各銀行徵詢意見。得到結果是,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希望在長假期間只保留部分鬧市網點的開放,而在時間上也希望有所減少。

    據了解,人民銀行每逢節假日前都統一發文,強調“希望各商業銀行堅持營業和堅持生産單位的金融服務工作。”張榮芳表示,人行發文是從便民角度考慮,並不作強制性規定。

    業內人士稱,銀行歇業,更多地是處於成本方面的考慮。假日期間銀行的業務量僅為平時的15%到20%,而一個員工如果在假日上7天班,按照有關法規,他必須拿24天的工資,加上配套的通信、安全等保障手段,銀行耗費成本很大。但如果客戶通過ATM機、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來處理業務,成本就只有人工操作成本的1/10左右。

    記者昨天從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了解到,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已進入縮時服務的籌備階段,至於哪些網點到時歇業還未定奪,目前正在緊張的調研和統計之中。

    張榮芳強調,經營成本背後,還存在一個社會效益問題,銀行切末忽視這個無形收益。銀行在客戶最需要時出現,日後定會給客戶留下好感。銀行在規劃歇業和縮時服務時,應該平衡經營成本和社會效益兩者間的關係。

    節假日關門市民抱怨多

    記者9月4日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家工商銀行網點看到,決大部分來銀行的客戶都是辦理取款、繳納水電費、煤氣費、電話費。一位60齣頭的老伯告訴記者,自己根本不會刷卡取現,銀行一關門就取不出退休金,公共事業費也不知往哪交。當記者告訴他,一些銀行可能會長假歇業。這位老伯一臉詫異地自語,那不麻煩了?

    事實上,儘管上海銀行業的電子化程度比較高,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的人不會使用銀行卡和ATM機。如何解決這部分客戶的需求,如何把對公眾造成的不便降至最低,是銀行實行縮時服務面臨的最大壓力。

    今年“五一”長假時,北京各大商業銀行已實行歇業,從節後第一天的情況看,各銀行一開門就出現扎堆辦業務的景象,北京市民對節假日銀行關門抱怨頗多。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綜合科科長孫衛東認為,銀行面臨的市場壓力其實來自自身。如果銀行一味地強調降低經營成本,或用國際慣例作藉口,非但不能説服市民,壓力也不見得減少。假使換一種思路,銀行在調配整合資源後,對一些客戶接受率低下的産品,重點作嘗試、推廣和調整,這個“掃盲”過程可能反反復復,直到客戶認同。一旦為市場接受,銀行就不存在這方面的壓力。説白了,銀行目前的困難是經營技巧難過關。

    孫衛東表示,銀行無論歇業還是縮時,都需要經過充分協商,來統籌所有開業網點,使之均勻分佈。他透露,如果計劃推出,肯定不包括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下屬企業分理處。(衛容之)



責編:楊潔    


相關新聞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通知:十一期間放假7天 (09月02日 21:21)
全國假日辦要求做好“十一”旅遊黃金周各項工作(09月02日 15:03)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