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進口相機四成中國造 洋品牌實現中國産中國銷  
09月04日 10:21

    《國際金融報》消息:今年1至7月,上海口岸照相機進口數量為9987架,比去年同期29894架的進口量減少了66.6%。9月2日,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在今年前7個月9987架進口相機中,有四成的原産地為中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進口照相機數量仍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進口相機在中國市場一統天下時代的結束。

    洋品牌:中國産中國銷

    有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機進口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國外相機生産商取得了在華的內銷權。

    據記者了解,這些標著“中國製造”的進口相機主要是由尚未取得國外製造商在中國設廠生産或是由中國本土廠商貼牌加工生産、在海關辦理正常徵稅手續後,再返回中國市場銷售,此類照相機均屬於進口。某洋品牌的高層人士告訴記者: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潛在的大市場是吸引國外廠商將生産轉移到中國的主要原因,但“只能在中國生産、卻不能在中國直接銷售”的限制曾困擾了在華的國外相機製造商多年。

    不過,隨著中國政府相關管制措施的鬆動,越來越多的洋品牌取得內銷權,實現了“中國産,中國銷”。2001年底和2002年初,日本富士和奧林巴斯先後取得了在中國市場的內銷權。原本僅出口歐、美市場的富士數碼相機同步供應中國市場;奧林巴斯數碼相機在中國市場展開全面銷售攻勢;還有佳能、美能達、尼康等品牌也加速了在中國市場的爭奪戰。

    業內人士指出,內銷權的取得使得洋品牌得以降低生産成本、進一步提高産品競爭力,原本在價格夾縫中生存的本土製造商的壓力將愈來愈大。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中國市場洋品牌相機的價格都有一定幅度下調。

    本土品牌:何去何從?

    作為世界最大的相機消費、生産和出口國之一,目前中國擁有40余家照相機整機生産廠家,1000余家配套零部件生産企業,年産量已經達到1.1億多架,但本土知名品牌就那幾家,其規模壓根無法與洋品牌抗衡,一直徘徊在低端市場。

    據了解,在傳統相機市場,本土品牌相機與洋品牌的市場銷售份額基本上為1比5,並且是在以低價位吸引顧客;而在數碼相機市場,記者發現價格低廉的國産品牌幾乎無人問津。

    富士中國公司的陳先生告訴記者,除了規模小、成本高、營銷策略落後等因素外,本土品牌與洋品牌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經營理念和對待研發的態度上。甚至有本土廠商明確表示:這個時代不需要研發,通過給國外知名品牌貼牌生産可逐步掌握別人先進的技術與經驗,不失為尋求突圍的一劑“良方”。但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內貼牌生産的相機質量與原裝進口相機仍有一定差距,因為洋品牌並不會將自己花高成本開發的核心技術全盤托出。

    資料顯示,從1997年至今,中國數碼相機市場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長勢頭,2002上半年的市場規模已達11.8億元,同比增長37.2%。有專家認為,中國數碼相機市場已處在快速增長前的導入期。在巨大的市場機會面前,本土相機生産商是否仍甘心重走傳統相機的老路、最終落得拼價格或是給國外品牌貼牌生産的份? (吳天一)



責編:楊潔    


相關新聞
尼康通告:數碼相機出問題 需緊急回收(08月14日 17:36)
數碼相機親近百姓(07月25日 13:39)
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數碼相機消費區 (04月09日 22:37)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