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來自工薪所得項目的稅收收入佔到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的40%左右,這一比例是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結構狀況和稅收徵管能力等實際情況相匹配的。
這位負責人表示,看待工薪所得的稅收比例,應做實事求是的具體分析。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來自城鎮居民,而目前工資性收入是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靠工薪為主要收入的群體是社會組成的重要成份(在國外包括發達國家也是如此),構成了個人所得稅的最大稅源。有關部門統計分析,近幾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中的勞動者報酬50%左右用於職工工資分配,工資收入佔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80.4%。
近年來職工工資收入增長較快,納稅人數不斷增加。統計分析,1994年以來,隨著職工工資收入不斷提高,工薪所得的納稅人數已由1994年的956.5萬人次上升到2000年的6000多萬人次。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其工薪所得項目收入比重較高,抬高了全國的工薪所得收入比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工薪所得項目收入近幾年都佔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0%以上。
此外,工薪所得項目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高收入者。據對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北、四川、陜西7個地區抽樣調查,來自工薪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收入中,適用15%及以上稅率的(即年收入3.6萬元以上)超過一半,達到57.2%。所以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中工薪所得佔40%左右,是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結構狀況和稅收徵管能力等實際情況相匹配的。但同時也要看到,工薪所得項目的個人所得稅徵管還存在許多漏洞,按照依法治稅、應收盡收的原則,對工薪所得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稅收徵收管理。
相關報道:
■國家稅務總局負責人就個稅徵管答新華社記者問
最近以來,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此,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問題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我國徵收個人所得稅的現狀如何?
答:我國個人所得稅是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于1980年9月開徵的,至今已有23個年頭。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這一稅種的徵收管理得到不斷改進,對高收入者的調節不斷加強。特別是1994年實施新稅制至2001年的8年間,各級稅務機關以強化對高收入者調節為重點,不斷改進和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從而推動了個人所得稅收入連年高速增長,從1993年的46.82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996億元,年平均增幅高達47.5%,年均增收118億元,大大高於同時期經濟增長速度和稅收收入增長速度,是同一時期收入增長最快的稅種。
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還存在許多漏洞,個人所得稅充分發揮調節作用還需要社會各方麵條件的配合和協調,而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這些社會經濟管理的環境的形成需要有一個過程,只有不斷地通過改革,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不斷地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個人所得稅對高收入的調節作用才能逐步得到充分發揮。
問:近幾年我國個人所得稅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其原因是什麼?
答:近幾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保持了持續、穩定和較快增長,顯示出其巨大的潛力。這是我國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稅收徵管不斷加強和有關政策調整等多方面合力的結果。
一方面,近幾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的勢頭,居民收入水平也水漲船高。從“八五”期間到“九五”期間,城鎮及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提高到6860元和2366元,為個人所得稅提供了豐富的稅源。
另一方面,各級稅務機關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要求,長期不懈地改進和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整頓和規範個人所得稅秩序,取得了明顯效果。特別是在去年開展的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中,將整頓和規範個人所得稅徵管秩序作為一個重要內容來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個人所得稅收入(不含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年增收額達到了205.6億元的歷史新紀錄。
問:目前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答: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對個人收入不能實施充分有效監控,對高收入個人的稅收調節力度不足,個人所得稅款流失較為嚴重。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社會收入初次分配上,秩序混亂。如:收入初次分配的形式花樣百齣、名堂多種多樣、數額沒有限制;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和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缺乏硬約束,隨意性很大;私設小金庫、亂分錢物的現象屢禁不止等。二是在收入監控上,缺乏必要的部門配合和監控手段。三是在指導思想上,有的地區忽視個人所得稅調節高收入的職能作用。四是在政策規定上,個人所得稅法和相關法律不夠完善。我國實行分類計徵的個人所得稅,優點是便於徵收,適應當前我國的管理水平,但容易産生分解收入少納個人所得稅的漏洞。五是在徵收管理上,工作粗放和不到位的情況仍然存在。
問:稅務部門準備從哪些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強化徵收管理?
答:為了全面加強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發揮個人所得稅的功能、作用,稅務部門將採取標本兼治對策進行綜合治理。
首先,應進一步深化分配體制改革,理順收入分配關係,規範初次分配秩序。
其次,要完善相關配套條件。如儘早實現個人收入的規範化和透明化;儘快發展和完善信用制度,加強現金管理;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儲蓄存款實名制度,儘快實現各銀行間和各地區之間的聯網;嚴禁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在銀行多頭開戶。
再次,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通過立法推行稅務機關與銀行、證券、公安、工商、文化、出版、土地管理、房屋産權登記等部門計算機聯網,以及向稅務機關報告高收入者經濟活動情況的制度。
第四,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法,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模式,適當調整稅負,擴大自行申報納稅的範圍,強化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
第五,加強法制建設和個人所得稅法宣傳,創造良好的依法治稅環境。
問:為什麼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對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採用“定額扣除法”?
答: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採取“定額扣除法”,具有透明度高、便於稅款計算和徵管的特點,因而被世界大部分國家所採用,並不是我國所特有的。所不同的是由於各國個人所得稅制不同,其相應的扣除項目和標準有所不同。我國個人所得稅制不同於世界大多數國家普遍實行的綜合稅制,徵管手段相對還比較落後,因此對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採用的是定額綜合扣除費用的辦法,而不是區別納稅人的不同情況確定其基本扣除、單項扣除以及其他扣除。
定額綜合扣除費用的辦法雖然簡單明了,但是存在照顧不到納稅人具體情況的弊端。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對定額綜合扣除費用的辦法需要作進一步評估,以便為完善個人所得稅法做好必要的準備。
問:我國個人所得稅稅率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答:個人所得稅既是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手段,還是人才競爭的因素之一,因此稅負高低至關重要。而稅率是影響稅負的最主要因素。在設計稅率時,各國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是有所不同的。
我國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指導思想是以調節個人收入為主,同時兼顧組織財政收入,並根據我國的國情,採取了分類(項)稅制模式,有的實行累進稅率,有的實行比例稅率,最高稅率分別為45%(工資、薪金所得)、40%(勞務報酬所得)、35%(個體工商戶的生産、經營所得等所得)和20%(利息、股息等所得),因而稅率形式較為複雜,稅負差別較大。
世界各國大多實行的是綜合稅制,稅率有高有低,德國(48.5%)、荷蘭(53%)、韓國和日本(50%)等國家稅率較高,均在45%以上;美國(33%)、英國、匈牙利、埃及(均為40%)、印尼、阿根廷(35%),稅率多在35%至40%之間,個別國家或地區的稅率在30%以下。
從中不難看出,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在世界各國中處於中等略高的水平,但由於我們徵管水平所限,實際徵收到的個人所得稅負擔率比法定稅率要低。
問:為什麼我國個人所得稅採用分類稅制?如何處理分類稅制導致的處於同一收入水平的納稅人稅負不等的問題?
答:目前,世界各國的個人所得稅制模式有所不同,主要是採用綜合稅制模式,此外還有分類稅制以及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兩種模式。
一個國家採用哪種模式,與其經濟發展和稅收徵管水平有直接關係。綜合稅制相對於分類稅制更為公平合理,但必須具備較高的徵收管理水平,尤其是需要普遍採用計算機對個人收入進行監控和徵收管理。1994年實施新稅制時,我國還不具備採用綜合稅制的相關條件,因此採用了簡單、透明的分類稅制。但是這一稅制模式在公平性方面存在明顯缺陷,不利於調節作用的發揮。今後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應根據調節高收入的要求和現實的徵收管理水平,結合綜合稅制和分類稅制模式的優點,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方向發展。
■我國個人所得稅重點鎖定高收入群體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強調,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將是今後個人所得稅工作的重點。
這位負責人介紹説,新稅制實施以來,各級稅務機關採取許多措施突出對高收入行業和個人的徵收管理。去年,國家稅務總局又專門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對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通知,列舉了9類高收入行業(單位)和9類高收入個人作為徵收管理的重點,並提出了六項措施:一是要加強調查研究和基礎工作,進一步摸清高收入行業和高收入個人的基本情況;二是要建立重點納稅人納稅檔案,對其實行跟蹤管理;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收入行業和個人的專項檢查,嚴厲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四是要進一步完善申報收入制度,建立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編碼制度;五是要進一步強化高收入行業的代扣代繳工作;六是要加強對個人投資者、建築工程和企事業單位承包人以及演員等取得勞務報酬的個人的徵收管理。
據悉,當前稅務部門重點監控的9類高收入行業是:電力、電信、金融、保險、證券、石油、石化、煙草、航空、鐵路、房地産、城市供水、供氣等行業;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等仲介機構;足球俱樂部;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産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國駐華代表機構;高等院校;星級飯店;娛樂業企業;效益好的其他企事業單位。
個人所得稅重點鎖定高收入群體,有人擔心,高收入群體中非公有制經濟的投資者佔相當大的比重,加強對其個人所得稅徵管會影響非公經濟的發展。這位負責人明確表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他説,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查處違法經營、偷逃稅收的不法高收入者,正是為了保護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的納稅人包括高收入者,形成公平競爭的良好投資經營環境,促進我國包括非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齊中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