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11個月下跌 物價谷底何時出現  
08月15日 10:03


    《經濟日報》消息: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加深0.1個百分點!這一消息的非同尋常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不僅讓“今年6月份物價將至谷底”的預言落空,而且使得物價乃至宏觀經濟走勢增加了變數。

    這一輪物價下跌最先出現在2001年4月。當月,經濟景氣的兩個先行指數——生産資料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雙雙由正轉負,兩個月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開始下跌,5個月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呈現跌勢。

    按照國際慣例,我國把居民價格指數當作衡量價格總水平的重要指標,迄今為止,這個指數已連跌11個月,目前後勢不清。但7月份該指數再呈跌勢,至少清晰地傳遞出這樣的信息:物價下跌尚未見底。

    谷底何時出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邱曉華認為,從動態上觀察,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降幅由最高的1.3%縮小到0.8%,工業品出廠價、原材料購進價降幅也逐月收窄,這表明物價走低的狀況正在好轉。

    邱曉華的觀點代表了一種主流判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認為,只要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物價降幅將逐步縮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廖英敏預測,今年下半年物價將稍有回升,呈現出前低後高的態勢。

    國統局城調總隊副總隊長汪小青認為物價的後勢不容樂觀:今年物價降幅可能達到—1%。他這樣佐證自己的判斷:從歷史經驗來看,如無形勢突變和政策外力,後4個月的物價將承接前8個月的低勢,且降幅可能加深;從預期來看,目前降價預期顯然大於漲價預期;從物價上升的拉力———服務價格來看,其上漲態勢明顯趨緩。

    無論對後勢如何預測,有一個判斷是共同的:全年物價負增長已成定局。

    物價走低的直接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計委宏觀研究院、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都適時發表了對物價問題的看法,擇其要者,我們看到了導致物價走低的一些直接因素:

    第一,拉動物價上升、維持價格穩定、促進物價下滑的因素全都箭頭向下。今年中央和各地政府加強壟斷性和服務性價格的規範和控制,加入世貿組織後,糧價這個價格穩定器出現下滑,消費價格全面走低,三者合力促成了物價走低。

    第二,技術進步加速了物價走低。近年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食品、衣著、交通和通信、家庭設備用品和服務價格走低,是技術進步的結果。

    第三,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下調了50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同時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進口配額,再加上國際市場價格持續走低,致使我國進出口商品價格明顯走低。 

    第四,由於內需尚未形成穩定增長的新機制、民間投資沒得到有效啟動、外貿出口擴張對解決我國內生性需求不足的問題作用較小,我國物價存在內在的下降趨勢。

    第五,消費需求不旺。 

    任何一個經濟現象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作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個表象,物價走低必然有著深層次的成因。

    細心的人會發現,本輪物價下跌波及到了全部價格指數

    拂去落在價格表象上的一些偶然、即期、具體因素,我們尋到了隱藏在物價陰線後面的這樣一條脈絡:物價走低—供大於求—産業趨同—經濟結構不合理

    通過結構矛盾我們得到了這條脈絡的逆向求證。以工業為例,目前我國工業已出現兩難境地,一方面多年來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的大量過剩生産能力難以有效壓縮,另一方面産業升級換代又剛剛起步,這種兩難局面恰好又與消費結構轉型相伴,在這種情況下,供求關係惡化。低水平生産能力過剩,必然導致産品結構低層次趨同,外化為産業趨同,而産業趨同實際上就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代名詞。

    物價走低的對策建議

    按常理,物價走低是經濟下滑的信號,一般都與經濟增速減緩相伴,然而,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卻同比下降0.8%,GDP同比增長7.8%,且二季度增速快於一季度。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認為,當前物價走低恰是去年經濟增長率逐季下滑和生産資料價格指數跌幅加深的滯後影響所致,是一種短期現象,因為物價對GDP增長的反映有半年的時滯。這就是主流預言的重要依據。按照時滯,至今年6月,去年GDP增速逐季回落的負面效應已基本釋放出來,根據一季度GDP走勢,物價應從7月份回升。

    物價持續下降與GDP快速增長並存,這兩種相反的力量交織在一起,增大了物價走勢和經濟運行的複雜性,給宏觀經濟分析和政策選擇增加了難度。

    那麼物價走低到底會對國民經濟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當前的低物價受即期因素影響較大,並非通貨緊縮。明明白白説出這個觀點的是邱曉華。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長8.0%,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一改去年逐季下降的態勢呈小幅回升,工業生産、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重要經濟指標也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用邱曉華的話説:“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

    平和的心態將有助於我們理性地看待和解決物價問題。説到底,物價只是一種信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經濟運行的狀態,但它並不是經濟運行的決定因素。 

    汪小青認為,低物價並非百害集身

    比如它會帶來工業品出廠價和原材料購進價格的雙雙走低,就企業而言,前者是弊,後者就是利,即便朝著弊大於利的方向消長,也未必是壞事,因為至少這種消長可以引導企業加快産品結構調整,加快升級換代,主動研製新産品來刺激消費,而這一切對正處於結構調整之中的企業顯然有百利而無一害。

    國家統計局城調隊消費價格處劉文華對平和心態的詮釋更直接:做股票的人都明白,不可能永遠低進高出,經濟發展也是如此。他認為,只有心態平和,才有助於查找病根,對症下藥。

    當然,觀察變化、分析成因、保持平和的心態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就當前而言,有幾點至關重要:

    第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物價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至關重要,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切實保障。但是,政策指向可稍作調整。汪小青建議,從改進政府辦公現代化條件入手,擴大政府消費比例。因為在物價走低時,政府消費是激活市場需求的重要手段。

    第二,堅持擴大內需方針,積極培育市場需求,增強經濟的自主增長能力。今年以來,經濟增長、投資、出口等多數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強勁上升,表現出宏觀經濟總體向好的變化,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這種增長尚依賴於一些非市場力量。

    第三,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在結構調整上發力,就是治本之策。事實上,目前我國宏觀政策也正指向這一點。但是,我們不能指望它能立竿見影地推動物價上升,因為結構調整畢竟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過程。

    第四,積極擴大就業。



責編:楊潔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新聞
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繼續下降(08月13日 17:30)
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0.8%(07月18日 16:11)
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1%(06月13日 18:58)
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 (05月17日 07:35)
4月份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繼續下降 (05月28日 13:50)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