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華源聯手上海醫藥 最大醫藥重組案浮出水面   
08月05日 15:46

    “華源要重組上藥了!”這條重大消息在業內不脛而走。記者還清晰記得,今年年初華源集團董事長周玉成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堅定不移的神情:“如果因為個別媒體的炒作使華源與哈藥的重組夭折,那將是中國醫藥産業最大的悲哀。”但不幸的是,這一眾人矚目的重組計劃最終擱淺。現在,華源終於和上海醫藥集團聯手,使其打造中國醫藥“航母”的夙願終得實現。

    華源集團吃了上次消息過早洩露的虧,這次面對媒體幾乎是守口如瓶。但記者還是從其他渠道得到了準確消息:就在8月8日,週四,上海錦江小禮堂,雙方將舉行簽約儀式。中國醫藥産業發展史上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聯合重組方案浮出水面。

    
轉股增資方案


    據記者側面了解,在重組哈藥計劃擱淺後,自今年4月以來,中國華源集團和上海華誼集團、上海工業投資集團、上海醫藥集團四方頻頻接觸。這次重組是在上海市政府指導下按市場方式完成的,採取的是股權受讓和增資相結合的方式。上藥集團經審計後的資産約36.41億元,股權受讓價則按75%計算,華源集團從上海華誼和上海工投分別所佔上藥集團50%的股權中受讓20%,以佔上藥集團總股本的40%,出資11億元人民幣,成為上海醫藥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控股上藥。與此同時,為夯實上海醫藥的資本金,華源、華誼和工投三方面再按4:3:3的比例對上藥集團進行增資,增資額將達1.6667億元。如果此方案順利實施,顯然可以使上海醫藥的資産得以優化,併為其保持在國內同行中的領先地位增強後勁。

    目前,世界25強跨國制藥巨頭已有20家進軍中國,個個都想做老大,原本實力弱小的中國醫藥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儘快扭轉“快艇對航母”的呼聲越來越高。市場人士分析,華源集團和上藥集團的總銷售額加起來已經接近300億元人民幣,醫藥領域的銷售額近200億元人民幣,已經高居中國醫藥界榜首。兩者強強聯合後,必定能促使華源集團率先進入世界50強醫藥企業的行列。

    
華源與上藥強強聯合


    上海醫藥可以説是全國醫藥的搖籃,無論是新先鋒的抗生素、雷允上的中藥還是信誼藥廠的製劑,在國內都是響噹噹的名牌。從有關資料顯示,上海醫藥集團目前擁有54家一級子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2001年銷售收入達135.75億元,佔全國醫藥行業總銷售額的8%,2001年總産值為226億元,佔全國醫藥工業總産值的8%,産品出口額列全國醫藥生産企業之首,而無論其在規模、産品、研發、流通上的優勢,還是其所處區位上的優勢和其所擁有的一大批熟練的産業工人,顯然更是一筆難以估價的財富。上藥的産業強勢正是華源所缺乏的,華源這筆買賣非常划算。

    而據知情人透露,在華源入主上藥之前,已有多家國內的大型企業包括上海寶鋼集團、雲南紅塔山集團都和上藥有過深入接觸,其意向價也有不少高於華源的最終成交價。最終花落華源,上藥恐怕還是看中其在産業整合上具備的豐富經驗;還看中華源的總部在上海。

    華源進軍藥業採取的是其最擅長的購並與整合的模式,使其産業規模迅速壯大,搶佔了發展的先機。目前,納入華源麾下的企業分佈在遼寧、北京、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包括4家上市公司、一批專業研發機構、天然藥物種植基地和在建的現代化藥廠,並已成為世界第四、中國第二的維生素C生産商和國內主要的檸檬酸供應商。

    
上海産業改革中最大的大手筆


    據上海市政府高層人士透露,這次重組是上海市政府大力推動上藥集團産權多元化,從而將醫藥這個上海市的支柱産業做成全國一流的水平。此次華源和上藥的重組,其規模僅次於寶鋼和上海冶金的合併,是上海産業改革中最大的大手筆。而中央直屬企業和地方龍頭企業在上海的再度聯合,則充分表明為應對加入世貿組織的衝擊和增強國際競爭力,上海工業已突破封閉發展的模式,呈現出了更為開放的格局。

    原本上海華誼和上海工投分別所佔上藥集團50%的股權,其實都是上海市政府一口鍋裏的。現在要讓上海醫藥重鑄輝煌,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上藥,首先就要實現産權多元化。

    在政府思想還未完全開放的年代,華源這樣的中央企業沒能兼併一家上海企業,致使總部在上海的華源卻沒有一家上海工廠,這次重組使華源第一次在上海擁有了自己的産業基礎。(稿件來源:中國經營報 劉影)



責編:楊潔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