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公認的服裝出口第一大國,去年共出口各類成衣124.94億件,出口額高達365.38億美元。但是,出口服裝中沒有一個在世界上叫得響的名牌,服裝生産企業大都為別國作“嫁衣”,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牌加工佔據出口服裝總量的一半以上,嚴重影響我國出口服裝效益。業內人士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出口服裝機遇大於挑戰,但要拓展發展空間,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效益,必須抓緊實施質量和名牌戰略,創造我國服裝企業的品牌優勢,儘快改變“為他人作嫁衣”的狀況。
調整服裝企業組織結構和産品結構
目前,我國服裝生産企業約有4.4萬多家,雖已有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集團化公司,但大部分企業生産規模較小,投資比較分散,專業化程度不夠高。從出口服裝檔次看,低層次、趨同化的狀況仍未改變。更為突出的是出口服裝中沒有一個世界級的名牌,只能以數量求效益。因此,要創造我國出口服裝名牌,必須順應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服裝日益高檔化的發展趨勢,仿傚“紡織壓錠”的做法,對服裝生産企業進行結構調整,以資産為紐帶,以名牌産品為龍頭,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實力較強企業的支持力度,儘快使産品、技術、資産和人才向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集中,逐步形成一批産業集團。在出口産品結構上,應當針對不同市場的需求,繼續穩定中低檔産品生産與出口。但從長遠發展看,必須抓住機遇,儘快向中高檔産品轉移,這是實施名牌戰略的必然要求。
切實提高出口服裝設計水平
設計工作是牽動服裝行業發展的龍頭,也是創造服裝名牌的首要因素。縱觀品牌眾多、競爭激烈的國際服裝市場,那些具有品牌優勢的企業無不以其服裝獨具的特色演繹着時尚,創造着市場。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服裝市場流行的是反傳統的青年風格,因此,大多數服裝在設計上都富於西部自由、隨意的精神。現在,有的西方國家設計的男裝瞄準精英階層,以典雅、精緻、含蓄取悅消費者,女裝則給人以富麗、奔放、性感和時尚的深刻印象。無論何種品牌和風格,其魅力主要來自具有深厚底蘊的文化特色。因此,要創造我國出口服裝名牌,當務之急是抓緊培養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服裝設計師隊伍,加強知名設計師與知名企業的合作。同時,服裝設計師既要克服一味模倣的做法,又要拋棄以服裝設計來單純體現設計者的美學修養、現代意識以及追求樸素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非市場做法,而應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和本國的文化,將中國文化、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結合起來,創造獨具一格的中國服裝個性。只有不斷涌現出國際級的服裝設計大師,才能設計出讓世界所接受的名牌服裝。
加強服裝面料的開發研究
目前,我國中高檔服裝面料缺乏,導致服裝産品結構性矛盾突出,已成為制約出口服裝實施名牌戰略的“瓶頸”。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加工貿易出口服裝中60%的面料依靠進口,其進口貨值幾乎與出口紡織品貨值相抵。今後,國際服裝市場時尚化、個性化、休閒化、優質化、多樣化、舒適化的特點將更加明顯,對服裝輔料的要求更高。就我國紡織工業當前情況看,還不宜過早地放棄紡織中低檔産品的國際市場,應當在鞏固現有坯布、印染布、色織布出口競爭能力的基礎上,逐步開發深加工高檔精細産品,開發綠色産品,研製集保暖、保健、治病為一體的創新産品。在這方面,江蘇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陽光、三毛等紡織集團企業開發出的高檔毛、麻面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該省創造出口服裝名牌增加了後勁。江蘇絲綢進出口集團在開發新的中高檔面料的基礎上,打出“SOHO”絲綢服裝的品牌,將面料的高質量與服裝的時尚化融為一體,形成了在較高起點上的競爭優勢。
建設出口服裝行業快速反應機制
服裝對時效影響極為敏感,需要設計和生産企業快速作出反應。如果不能對國際流行趨勢、服裝標準、名牌産品要求迅速作出準確判斷,而是依靠翻閱雜誌、模倣或閉門造車,服裝的創新性、時效性、適用性就難以體現,創造名牌産品更是一句空話。為此,出口服裝行業要將電子信息技術引入服裝信息業,為服裝企業拓寬與國際服裝界的溝通渠道,通過考察、人才引進、舉辦服裝展示會等多種形式學習借鑒國外名牌服裝企業和産品的設計、經營理念。還要加強對國外名牌服裝標準和設計特點的研究,關注名牌服裝發展變化趨勢,及早採取應對措施,跟上國際名牌服裝個性化、高檔化和時尚化的發展步伐。(李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