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樹和紅柳大片枯死、乾涸達10年之久,大西北昔日的著名綠洲東居延海,將於今夏告別戈壁,並有望結束自己做為我國北方一大沙塵源的歷史。
今年是貫徹實施黨中央、國務院治理黑河、挽救和恢復下游額濟納旗綠洲生態、完成國務院分水目標的關鍵一年。今天下午來自水利部的最新信息説,經過水利部門科學調度,地方黨委、政府精心組織,密切配合,沿線廣大幹部群眾全力保水護水,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的黑河水終於在日前以20立方米每秒流歸到闊別多年的尾閭東居延海,使茫茫戈壁達10年之久的這一地區開始重現碧波盪漾。
7月上旬,黑河上遊出現較大來水,黃河水利委員會黑河流域管理局抓住這次來水較多的難得機遇,在甘肅省張掖市密切配合下,及時實施“全線閉口,集中下泄”。7月8日至10日,黑河中游幹流沿岸所有引提水口門依次向下逐縣(市)閉口。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也全力做好接水、管水、送水工作。這些既是乾旱沙壤地區提高輸水和灌溉效率的有效措施,又是黑河分水的關鍵步驟。
黑河水發源於青海祁連山北麓,縱貫甘肅河西走廊的腹地,消失在內蒙古居延海的南緣。歷史上滾滾黑河水曾在乾旱的西北大地澆出了兩大綠洲--居延海和張掖。二十世紀40年代的居延海還是“紅柳高達丈余,密生處,人不可入,一望無際,方圓數千里”景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沿河地區用水激增,流域內30多條支流先後與幹流失去聯絡,幹流水無力到達居延海。1961年西居延海乾涸,1992年東居延海乾涸。水的消失使當地胡楊樹、紅柳等林木大片枯死,植被退化,生態嚴重惡化,沙塵暴泛起。下游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方向的沙塵暴是造成北京地區春季沙塵天氣主要來源之一。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黑河跨省區分水被列上重要議事日程。2001年2月21日,國務院第94次辦公會議決定,加快黑河治理步伐,用3年時間實現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之間近期分水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