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大批臺商“西進”的步伐,台灣金融界開始在祖國大陸一些臺商投資較為集中的地區布點,併為開業經營積極準備。各種跡象表明,作為現代經濟體系靈魂和核心的金融業,極有可能成為臺商投資大陸的下一個熱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臺商對大陸的投資也迅速增加。但是,兩岸金融機構不能直接進行業務往來以及不能直接通匯,不僅給貿易結算和臺商資金的進出增加了不必要的環節,增加了經營成本,更使臺商在大陸的經營面臨融資方面的難題。
從2001年6月起,台灣方面開始允許其金融機構赴大陸設立辦事處,在符合規定的9家台資銀行中,有8家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了申請。今年5月,彰化銀行和世華銀行的代表處已先後落戶江蘇昆山和上海。合作金庫、中信銀行第一銀行、土地銀行、華南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也表示希望在北京、深圳、上海和昆山分別設立代表處。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外資銀行代表處主要從事諮詢、聯絡和調查工作,兩年後方可申請正式開業。
台灣銀行業紛紛佈局大陸各地的同時,台灣保險界和證券界也將目光瞄準了大陸市場。來自有關部門的消息顯示,台灣有關當局自2000年底批准台灣保險業和證券業赴祖國大陸設立辦事處以來,新光人壽、國泰人壽、富邦産險、明臺産險等5家台灣保險公司已先後獲得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准,在大陸設立了代表處。
1997年在上海開業的華一銀行,是通過第三地轉投資由海峽兩岸共同創辦的第一家合資銀行。華一銀行常務副董事長江天錫表示,大陸商業銀行擁有架構完善的關係網絡、遍佈各地的分支機構、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廣泛的市場分銷能力,並在人民幣資金來源方面佔有絕對優勢。台資銀行則有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全面高效的銀行管理和風險防範系統,以及經驗豐富的專業經理人團隊。通過優勢的互補,兩岸銀行業在企業金融、零售金融和同業金融方面,將會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在近日舉行的“2002浙江開放論壇”上表示,在島內産業紛紛西移的情況下,金融業必須適時跟進大陸市場,提供臺商所需的金融服務。(潘清 王凡凡 周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