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國有股減持:塵埃並未落定  
06月26日 15:42

    一年來,國有股在證券市場上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從2001年6月的開始減持,到2001年10月的暫停減持,直到日前的全面停止,它的每一次舉動都極為敏感地牽動著市場的神經,並且毫無例外地造就了市場的一次次大起大落。終於,國務院的一聲果斷叫停讓市場狠狠地喘了一口氣,市場各方更是有種“大戰之後,塵埃落定”的感覺。

    毫無疑問,此次“叫停”是正確而明智的,因為在市場悶頭苦跌的狀態下,任何調整舉措和設定的目標都是虛的,都不可能很好地實現,反而會帶來許多負面的問題,而只有在市場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才能逐步解決長期累積的問題,才能承受得住經濟體制改革所帶來的陣痛。從市場的積極反映也可以看出,這項措施是深受歡迎的。

    但是,在歡欣鼓舞之餘,我們還必須要正視現實,清醒而理智地看到:國有股減持問題並非是塵埃已定,相反,作為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國有股減持僅僅是剛開了一個頭。因為,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國有股都是必須要減持的,原因如下:

    其一,國有股減持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經濟結構調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所在,其核心內容在於國有經濟的戰略性結構調整,即國有經濟逐步從競爭性的領域退出,縮短戰線,集中力量抓好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而要實現這樣的調整,一個必然的選擇就是將現有比較分散的國有股權進行轉讓。從這一點來看,國有股的減持是勢在必行的。

    其二,國有股減持是完善政府職能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國有經濟的數量也隨之不斷增加,但是由於國有經濟戰線過長,佈局過於分散,造成一方面我國國有企業投入不足、資金缺乏,另一方面政府職能受到限制,很多需要政府需要辦的事情無力去辦,而在建設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政府職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構成了市場環境的一部分,由此也對政府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完善政府職能,滿足市場要求,就必須減少政府對一些領域的投入,集中財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因此,從完善政府職能的角度來看,國有股是必須要減持的。

    其三,國有股減持是市場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短期來看,停止國有股減持可以減輕市場壓力,為市場贏得發展的時機,但是,從動態和發展的角度來看,國有股的存在始終都是限制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為一個股份部分流通的市場在産品定價和資源配置方面存在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在面臨國際化的情況下,大部分股權的不流通將直接影響到市場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此外,即使在國有股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市場依然能夠獲得很好的發展,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上市公司類型的增加,現有上市公司將會更加明顯地受到非流通股份的限制,難以發展,最終可能會被市場淘汰。因此,從市場長期發展和現有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角度來看,國有股的流通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因此,此次國務院決定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更多的是一種短期安撫,避免在經濟運行面臨困難的同時,出現證券市場的暴跌而對投資信心産生更大的打擊,從長遠來看,在經濟條件和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國有股減持工作一定會繼續推進,正如財政部和證監會發言人所指出的:國有股減持是一項重要的改革舉措,方向是正確的,符合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當然,何時再提減持還要看各方面的條件是否配合,短期內應不會採取什麼措施,因為財政部和證監會發言人已經指出,國有股減持是一項探索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制定出系統性的、市場廣泛接受的國有股減持的實施方案。

    值得提出的是,由於國有股減持不僅僅是一個市場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經濟體制發展的問題,因此,減持還是不減持並不是僅僅靠證券市場就能決定的,而預計當國家再次提出國有股減持問題的時候,已經不會再是單獨針對證券市場了,很可能將推出一項覆蓋面更廣的全社會的系統性減持計劃,至於減持的方式可能更主要的是以對戰略投資者的協議轉讓為主,當然,這對證券市場還是會有影響的,但是相信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有了這一年的經驗,管理層的監管能力和市場的承受能力都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國有股減持的平穩進行。(魏琦)



責編:于冰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相關新聞
《今日證券》:基金與重大利好(06月26日 15:53)
《證券時間》:我國停止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 (06月26日 15:53)
券商及專家學者:停止減持意在呵護證券市場 (06月26日 15:53)
《今日證券》: 國有股減持叫停始末 (06月26日 15:53)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