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獲悉,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臺具體實施辦法。
財政部和證監會發言人指出,國有股減持是一項重要的改革舉措,方向是正確的,符合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但國有股減持是一項探索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制定出系統性的、市場廣泛接受的國有股減持的實施方案。同時,國家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通過國家財政撥款和海外上市時的上繳等形式目前已達到相當規模,近期社會保障資金基本平衡,每年需補充的現金量不大,沒有必要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套現來籌集資金。鋻於上述原因,國務院作出了停止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決定。
財政部和證監會發言人進一步指出,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逐步建立起資金雄厚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一項穩定社會、促進改革、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重要工作。停止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後,為了增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力,除繼續採取國家財政增加撥款等方式外,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把部分國有股劃撥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部分劃撥的國有股不在證券市場上減持套現。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可以在需要時,通過分紅、向戰略投資者協議轉讓等形式來充實社保資金。
中國證監會就停止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有關問題答新華社記者問
國務院近日決定停止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為此,新華社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就證監會工作的角度對市場特別關心的幾個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能否説明一下此決定出臺的背景?
答:從證監會的角度來看,國有股減持是一項重要的改革舉措,方向是正確的,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但國有股減持是一項探索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觸及到很多改革深層次的問題,會對市場産生重大的影響。
這些問題需要創造較好條件,用較長時間方能解決,相關政策的把握需要很高的藝術,減持工作的實際操作難度超過了原來的預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制訂出系統性的、市場廣泛接受的國有股減持的實施方案。同時,國家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通過國家財政撥款和海外上市時的上繳等形式目前已達到相當規模,近期社會保障資金基本平衡,每年需要補充的現金量不大,沒有必要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套現來籌集現金。所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臺具體實施辦法。
問:為什麼企業海外發行上市仍然要按原《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第五條的規定,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
答:在海外成熟市場上,沒有法人股不可流通的認知慣性。法人股流通是其持有者天經地義的權利,公司股票價格的形成已經考慮了法人股可隨時進入市場流通的預期,因此減持不存在重大障礙,不需要停止。
問:劃撥給社保基金的股份不能在證券市場上套現,社保基金如何滿足其支出需要呢?
答:可將部分國有股劃撥給社保基金,但社保基金持有的這些股份與其他國有股一樣,不通過證券市場進行減持套現。據我們的了解,近期社保基金每年只需要相對小額的現金,可以通過分紅、國家財政撥款和海外上市時的上繳等形式滿足日常支出需要。從國內外養老金的特性來看,它需要的是可産生收益的資産而不是大量現金。從其自身的利益出發,社保基金也需要將其手中的各類證券資産長期持有,而不是拋售變現。因此與國外的退休基金一樣,社保基金一定會成為證券市場上最重要的長期投資者之一。社保基金的參與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有利於證券市場規範發展。同時,通過“劃撥”可以用較優良的資産充實社保基金,讓現在和未來的退休人員和養老金領取者放心,為社會穩定及經濟改革的大局奠定基礎。總之,通過劃撥可以充實社保基金,不會對證券市場帶來衝擊,長遠來講還會對證券市場的規範發展帶來有利的影響。
問:在法人股不能流通的情況下,國有股是否還可以轉讓?
答:在法人股仍不能流通的情況下,國有股的轉讓可以通過協議轉讓渠道進行。上市公司資産重組是改進上市公司質量,給證券市場引入新鮮血液的重要渠道,因此保留正常的協議轉讓渠道是必要的。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為配合國有股減持工作,自2000年8月以來暫停了國有股向非國有股單位協議轉讓的審核工作。現在,經聯席會議討論,繼續正常進行法人股協議轉讓工作。
新聞背景:停止國有股減持政策出臺始末
從去年6月份《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文件的出臺,到今天宣佈停止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這一政策的前後變化情況,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2001年6月份,為完善社會保障體制、開拓社會保障資金新的籌資渠道,支持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國務院發佈了《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新華社于6月13日受權播發此文。
《辦法》中第五條明確規定,國有股減持主要採取國有股存量發行的方式。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國有股存量出售的收入,全部上繳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在此政策出臺4個月後,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第五條規定。證監會稱,國有股減持的目的是為廣大人民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同時也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這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不斷地完善。
考慮到有關具體操作辦法尚需進一步研究,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臺前,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第五條關於“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的規定。中國證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訂具體操作辦法,穩步推進這項工作。
2001年10月23日,受停止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消息影響,滬深股市開盤即放出巨量,股指跳空高開,滬深股市漲幅一度接近10%的漲停線,兩市股票幾乎全線漲停。
上證指數當日以1642.22點開盤,跳空高開120余點,深證指數以3423.66點開盤,高開280點;到收盤時,上證指數和深成指分別上漲149.89點和314.33點,兩市交易量合計為290.16億元,而10月22日兩市交易量僅為78億元。
證券界人士認為,受到此重大利好消息影響,滬深股市大幅上漲實在意料之中。此前,滬深股市已經持續下跌近4個月,上證指數此時相比2001年最高點2245點,下跌幅度已經超過30%。
在此之後,中國證監會公開徵集國有股減持方案。與此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國有股減持方案專家評議會”就國有股減持方案進行評議研討,證監會、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的人員出席了歷次會議。
到今年1月份,自公開徵集國有股減持方案後,證監會收到各類建議4300多件。經初步匯總和整理,這些意見被歸納為配售類等7大類國有股減持方案。
1月26日,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公佈了國有股減持方案階段性成果,同時強調指出,公佈的方案僅僅是框架性和原則性方案,並非是最終的操作性方案。在此之後,關於國有股減持政策的討論依然受人們關注。
今年6月23日,新華社記者從財政部和證監會獲悉,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臺具體實施辦法。(張旭東 劉詩平)
國務院決定停止國有股減持意味著什麼?
經歷了一年的陣痛與爭議之後,國有股減持再次回到了起點。面對一項不成熟政策的廢止,此刻人們卻難説“倒退”。23日國務院決定,停止在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
“去年10月22日,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決定,是由證監會報國務院批准後實行的,而此次停止執行是由國務院做出的決定,這是更高層的決定。”剛從電視中獲得這一消息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國剛特別注意到這一點。著名股份制專家劉紀鵬則強調,“這是糾錯機制的延續”。去年以來股市的下跌,並非市場規律使然,而是政策因素造成的。此次糾錯是還市場以本來面目,使市場朝向自然真實的方向推進。“這意味著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已進入新的階段”。
停止減持休養生息
“停止國有股減持最大的意義,是為中國股市贏來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也為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贏得了時機。”劉紀鵬強調,中國資本市場要發展必須經歷股種、股本及股市三大結構的調整。“這些調整只能在資本市場穩定與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中國的股市是轉軌時期的股市,新舊兩種特徵都有。為此,既要警惕舊體制下行政手段的呼風喚雨,又要警惕一味照搬西方模式或是再造完美股市,否則只能是崩盤,根本談不上改革與發展。
“去年的暴跌已經表明,低迷的市場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多。因此,政府此時採取強有力的手段、停止減持是非常正確的。對於歷史遺留問題,必須尋找妥善的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硬來。”曾因提出獨特的減持方案而名聲大震的市場投資人士張衛星指出,“資本市場的不穩定將把中國經濟拖下水。”
牽住了牛鼻子
自去年6月出臺國有股減持政策以來,滬深股市經歷了持續一年的低迷,滬指跌幅一度超過700點。雖然在國有股減持暫停後,曾一度出現大盤漲停的行情,但這種爆發的激情並沒有引領股市走進昔日的輝煌。
“國有股減持一直是市場的一塊心病。”張衛星指出,它一天不明確,投資人就一天不放心,市場也就走不出低迷狀態。停止國有股減持,有利於市場信心的恢復。這表明了管理層對市場的支持態度,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姿態。他預計,“雖然還難以預測是否會出現暫停國有股減持時大盤漲停的景象,但暴漲是肯定的”。
對此,劉紀鵬的評價是:“從國有股減持入手是抓住了牛鼻子。中國的資本市場已成為改革的主戰場。對資本市場的啟動和愛護是下一步改革及保持穩定的關鍵。”
劉紀鵬指出,客觀地認識停止國有股減持,離不開3個背景。其一,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與股市低迷的不協調。其二,國際上有關中國經濟崩潰論及統計數字虛假論甚囂塵上。而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無疑是對此觀點的最有利抨擊。其三,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調整,積極財政政策要淡出,這一切有賴於民間投資的啟動。而資本市場無疑是啟動民間資本最重要的支撐點。
一個留給未來的話題
在遇到短期內難以逾越的路障之時,改革再次選擇了迂迴前行。財政部和證監會發言人坦陳,國有股減持是一項探索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制訂出系統性的、市場廣泛接受的國有股減持的實施方案。“但國有股減持是一項重要的改革舉措,方向是正確的”。
對此,王國剛認為,前期的國有股減持政策雖不算成功,但並非一無所獲。“國有股減持本身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事。原來國有股減持政策出臺前,對這一問題的複雜性考慮不夠。一些人認為是技術問題。國有股減持前期,政策的實行使決策層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國有股減持不是技術問題或簡單的行政手段能解決的”。他認為,眼下國有股減持的條件不成熟,應該停止。但政策的停止,並不意味著有關國有股減持問題的進一步探討不需要進行了。既然國有股減持問題遲早都要解決,那麼研究就要更深入地進行下去,以為將來國有股減持提供更深入、更科學的基礎。(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