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原因和體制原因,當前我國一些鄉鎮、村級組織背上了債務,既牽扯了鄉村幹部的精力,又影響了基層組織的正常運轉。一些地方實行稅費改革試點後,政策要求把住農民負擔的“口子”,這樣一來,鄉鎮機關難以通過增加農民負擔來減輕債務壓力,從而使鄉鎮債務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對於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安徽省太和縣的做法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要減輕鄉鎮債務負擔,首先必須要求當地領導班子真正痛下決心,轉變觀念。要改革財政管理體制和強化日常收支管理,做到增收節支、開源節流,並徹底改變過去只通過增加農民負擔來減輕鄉鎮債務壓力的做法。
在實行稅費改革試點時,太和縣也有一些鄉村幹部想通過再人均增加農民稅收20元至30元的辦法,壯大鄉鎮財力,以解決鄉鎮財政困難。但縣委、縣政府及時糾正了這種錯誤想法,堅定走改革的路子。
太和縣在節約開支上,可謂動了真格。他們大力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改革和政府公共支出改革等,全縣鄉鎮內設機構精簡了65%,鄉鎮事業單位減掉62%,人員分流77%,一年就壓縮開支1600萬元。
要從根本上解決鄉鎮債務問題,除了科學管理和節約開支外,還得靠加快經濟發展步伐,通過發展來提高地方財稅收入,增加鄉鎮、村級組織的財力。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是消化鄉鎮和村級債務的根本所在。
要加快發展,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把主要精力從過去的收稅、催款轉移到幫助和帶領農民發展生産上來,轉移到謀劃産業結構的調整上來,轉移到為農民發展生産的産前、産中、産後的社會化服務上來,切實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轉變觀念,創造發展經濟的條件。
實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向農村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消化鄉鎮和村級債務,應以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的大局為重,嚴格執行黨的農村政策和稅費改革的各項規定,在扎紮實實推動農村稅費改革的同時,依靠改革和發展來逐步消化鄉鎮債務負擔。 (王正忠、葛如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