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誰敢在銀行存款?——金融危機令阿根廷遭沒頂之災  
06月15日 13:55

    最近爆發的阿根廷金融危機還在發展之中,其最終結果如何仍需觀察,但金融界人士已可從阿根廷的教訓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這場金融危機令阿根廷的銀行業遭受了沒頂之災。首先,所有的銀行均出現嚴重虧損,外資銀行虧損更為嚴重。據美國穆迪公司的報告,到目前為止,阿整個銀行體系的損失可能已達540億美元。今年各銀行還將出現100億美元的虧損。其中,外資跨國銀行預計今年虧損80億美元。其次,比索貶值後,各商業銀行註冊資本大大縮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説,去年底,阿銀行註冊資本為217億比索(1美元約合3.5比索),今年底將降至43億比索。再次,存款大量流失,銀行支付能力持續下降。去年以來,整個銀行體系累計凈流出的存款達200多億比索,相當於存款總額的23%。由於凍結存款,除了票據匯兌和劃帳等無法兌現的存款外,已無人再敢在阿的銀行裏存款。

    目前,阿大多數銀行實際上已經或很快將喪失支付能力,陷入徹底破産前的最後掙扎。到5月初為止,已有3家銀行宣佈陷入支付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如果不注入資本,各商業銀行已不具備最低水平的運營能力。

    面對這場嚴重危機,阿政府似乎沒什麼高招。政府提出的一些應急之策,在實際實行時面臨種種難題。一是缺乏必要的資金,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不成協議,所期望的國際貸款遲遲不到,扶持銀行甚至改革銀行所需要的啟動資金無從談起;二是在取消凍結存款規定方面進退兩難;三是外資銀行的抵制和撤資的危險日益增大,幾乎所有的外資銀行都公開拒絕向在阿子銀行注資。

    阿根廷的經濟在發展中國家中屬比較發達的,危機前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近萬美元。2001年初,銀行存款近900億比索,按當時匯率,就是900億美元。去年金融危機爆發時,阿官方和一些國際機構都認為其銀行體系不至出大問題。可是,看似牢靠的銀行體系卻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了。從中,人們應該汲取不少經驗教訓。

    首先,鉅額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是導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也是銀行危機的主要原因。阿政府長期實行赤字財政政策,為彌補赤字,就高息舉債。各商業銀行在高息吸引下過多持有政府債券。經連續4年經濟衰退衝擊,去年阿政府喪失還債能力,舉新債又無門,只能停止償還債務。由此,引發全面金融危機,銀行掉進漩渦中。

    第二,對資金流動的監管不力,舉措失當,使銀行體系被徹底套牢。去年11月發生數十億美元流出的大規模銀行擠提風潮。開始,銀行似乎毫無知覺,到月底才作出反應,卻是錯誤地要求政府凍結存款。結果,一錯再錯,自己把自己套牢,至今無法解套。

    第三,金融腐敗嚴重,違規運作,破壞了銀行的安全防火墻。大額擠提存款的存戶,多數是與銀行內外勾結,聯手作業。其中不少提款者就是銀行的董事或行長一類的高級官員。一些銀行還發現了秘密帳戶。

    第四,一些銀行,特別是外資銀行,惡意轉移資金,造成資金外流,嚴重削弱阿國內銀行的支付能力。採取的主要手段包括償還母行貸款、增加股東分紅或出售股份匯回資金等。還有的採用非法手段轉移資金。

    第五,過度依賴外資銀行,讓外資控制了整個銀行體系,致使國家金融主權削弱甚至喪失。在過去10年的私有化過程中,阿經濟已外資化甚至外國化,外資控制了包括銀行體系在內的阿經濟命脈。目前,全國10大私營銀行中,7家為外資獨資銀行,兩家為外資控股銀行。外資控制了商業銀行總資産的62%至68%。對外資的過度依賴,導致國家宏觀調控能力下降,完全受制於人。

    第六,外資銀行採取的規避風險機製造成嚴重損害。阿根廷危機發生後,跨國銀行一方面要求子銀行採取轉移資金等辦法規避風險,另一方面堅決拒絕向子銀行注入資金,並向阿政府施加壓力,甚至毫不負責地撤資。

    阿根廷銀行危機是在新的國際經濟和金融條件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面臨的一個嚴重挑戰的縮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安全已成為一個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在金融開放和引進外資銀行過程中,如何趨利避害,防止潛在風險,維護本國經濟和金融主權,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已成為新興經濟國家面臨的一個嚴肅的課題。(記者沈安)



責編:郭琳 來源:新華網


相關新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阿根廷將重開援助談判(06月14日 12:23)
《中國財經報道》:遭受經濟危機重挫 阿根廷假幣氾濫(06月13日 13:31)
《中國財經報道》:阿根廷經濟危機波及烏拉圭(06月11日 18:57)
阿根廷經濟衰退導致貧困化加劇(06月06日 13:05)
為儲戶提供債券 阿根廷出臺逐步解凍銀行存款計劃 (06月02日 13:3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