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國際油市漲跌不定 我國應儘快建立石油儲備體系   
04月15日 09:16

    隨著國際市場油價的上漲,日前我國也上調了油價,這對百姓生活會有一定影響。“但由於石油消費在中國整個能源結構中僅佔10%左右,所以油價波動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太大影響。”

    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興珊博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給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數日內陰晴不定的油價,牽動著人們的神經。4月8日隨著伊拉克宣佈停止出口原油,剛剛有所回落的油價再度上揚。5月份交貨的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每桶上漲了1.03美元,美國輕質原油上漲了34美分。隨著世界第4大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政府被推翻,4月12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因此而出現大幅回落,跌至4周以來的最低點。專家分析認為,石油工人罷工將很快結束,委新政府可能會調整“限産保價”的政策。

    “所有的石油輸出國都希望油價盡可能高,但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高油價難以維持。”朱興珊分析,“目前石油市場供大於求,各産油國有相當的油井處於閒置狀態。從長遠來看,油價將會走低並逐步趨穩。”

    朱興珊認為,目前歐佩克將石油價格區間限定為22至28美元,仍屬偏高,平均在20美元才比較合理。

    朱興珊強調,從歷史上來看,油價變動從來都不是單純由産量波動而引起的,而是夾雜許多政治事件導致的心理失控。“為此更不應追風逐浪,而是要冷靜觀察,從容應對”。

    以第二次石油危機為例,伊朗自1979年1、2月份宣佈停止出口石油,但同期石油的産量非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據統計,1979年1、2月的世界石油産量比上一年同期分別增加5.8%和4%。然而美國能源部長在講話中誇大了伊朗停止出口原油可能産生的影響,帶來了普遍的恐慌,並導致各大公司紛紛高價囤積石油,使得油價一路飚升,從1978年12月份的14.54美元,漲到1979年的6月份的41美元。

    “此次油價上漲也是如此。中東局勢的緊張,引發了人們對石油減産乃至石油危機的預期,而投機基金又利用這種預期進行炒作,從而使油價在短期內大幅攀升。”朱興珊説,“隨著石油市場制衡格局的形成,某些産油大國以石油為武器的時代已經過去。”

    這一方面是因為許多西方石油消費大國吸取了兩次石油危機的教訓,建立了一系列的防範機制;另一方面,由於中東産油國經濟對石油出口的高度依賴,減産和禁運不能長久。此外,産油國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一方限産或停止出口,對其他産油國而言可能是難得的機會。他們很快就會彌補缺口,借機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

    “由於石油消費在中國整個能源結構中僅佔10%左右,所以油價波動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太大影響。”朱興珊説,“我國的整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油價上漲雖對進口石油有一定影響,卻拉動了煤炭出口。消費部門將承擔油價上漲的成本,但國內的石油行業卻可賺上一筆,可謂有利有弊。”

    “石油畢竟關係到經濟的命脈,我國是石油凈進口國,總的説來,過高的油價還是對我國不利。面對起伏不定的油價,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為此,朱興珊提出了3條建議:

    一是儘快出臺燃油稅。目前歐洲各國普遍實行燃油稅,英國油價中燃油稅的成分佔了80%。徵收燃油稅不僅有利於節約能源,而且能穩定石油市場。如果油價中80%是燃油稅,剩下的20%即使波動,對整個油價的影響也不大。當然我國實行燃油稅,不可能一開始就定那麼高,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是儘快取消進口石油的配額制,放開自主經營權,讓企業依據市場需求自主決定石油進口量及時間。由於油價波動的頻繁,發放配額制的做法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損失。2000年全球油價最高,而我國卻進口最多、庫存最多。“配額制是典型的計劃經濟,也不符合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必須儘快摒棄”。

    此外,還應儘快建立我國的石油儲備體系和石油期貨市場,規避價格風險。(邵潔 潘圓)



責編:小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