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焉能只算超女産業鏈的經濟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2日 14:5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社科院今天發佈的“文化藍皮書”追蹤了超女的整個産業鏈條,並估算出這個節目各利益方直接總收益約7.66億元。按照上、下游産業鏈間倍乘的經濟規律分析,“超女”對社會經濟的總貢獻至少達幾十億元。(《中國青年報》2006年1月12日)

  社科院關注“超女”現象,既是學術研究接近社會生活的表現,也符合學術自由的原則,在這方面,我們大可不必説三道四。不過,社科院研究“超女”産業鏈,以及這個産業鏈對社會數十億元的貢獻,放在“文化藍皮書”中專題研究,已經有些不妥;《中國青年報》的這篇報道,只字不提“超女”産業鏈和文化的關係,反而讓人糊塗了:是社科院的這個“文化藍皮書”壓根就沒談文化二字呢,還是記者在采寫報道時,刪除了有關“超女”現象的文化論述內容,乾巴巴抽出這麼一塊“經濟貢獻”的章節。如果屬於前一種情況,則是社科院專家們的不是了,你們研究“超女”帶來的文化現象也好,研究“超女”産業鏈也罷,你們有研究方向的決定權,只是在公佈研究報告之時,標題和內容一定要吻合。一份所謂的“文化藍皮書”,給人的印像是一本“超女”的經濟貢獻成績單,這分明是不沾邊的嘛。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可就要埋怨那位記者了,只要社科院的“文化藍皮書”裏談到了“超女”帶來的文化思考,你側重介紹“超女”産業鏈未嘗不可,但至少應告訴你的讀者,這份“文化藍皮書”裏還有哪些主要內容,不能“斷章取義”,“私吞”信息吧?

  商業時代,文化被過度經濟化了。説得形象一點,時下的文化,尤其是形形色色的所謂大眾文化,差不多早已變成了商業的“二奶”或者“奴僕”,要麼給商家支撐門面(如不久前的成都街頭的美女洗澡),要麼給商家賺錢。一句話,能帶來直接可觀的經濟效益才是硬道理。

  誠然,一個《超女》,讓許多人暴富,年關的時候算算賬,炫耀一番,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當我看到社科院的專家們在替湖南衛視、天娛公司、移動運營商、廣告主們計算收益時,既忘記了哪些成功的“超女”們一個個也成了“款妹”,更沒問所有這些人賺的錢,是哪些人“貢獻”的。尤其是,別忘了“超女”本身是靠娛樂文化這塊金字招牌打天下的。如果社科院的專家不替中國的文化産業鏈算算賬,看看“文化産業”進賬幾許,恐怕也是沒道理的。

  其實,“超女”對文化産業的實際貢獻,即便不是零,也是非常可憐的。“超女”比賽,沒有原創作品奉獻給世人,在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方面,也是無所作為。換言之,站在大眾文化的角度上看待“超女”,基本可以説這是一個不成功的典型。折算一下經濟賬的話,它耗費了無數觀眾的錢,缺不能在文化層面有所實際作為,是大眾文化的某種悲哀。

  談論“超女”,既要肯定其成功的一面,也要反思其留下的遺憾。不幸的是,如果連學界也只看到“超女”風光的一面——讓多少人賺了錢,卻回避了其文化貢獻這一寒酸的一面,大約不是特別客觀的。(劉海明)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