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以平和心態面對“韓流當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4日 13:2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最近韓劇《大長今》在中國熱播,一時風靡大江南北,也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其實,“韓流”在中國已經當道七年。面對洶湧的“韓流”,國內一些文化人大搖其頭,憤憤不平。筆者熟悉的一位大學中文系教授就説:“《大長今》裏的食學、醫學其實都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衰敗,‘出口轉內銷’後卻在中國引起如此轟動,這真是我們的恥辱!”在筆者看來,這其實代表了一種普遍的文化心態,值得我們思考。

  這種文化觀念認為,既然我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就應該永遠保持其光榮,我們把它送到國外去“開化”外國人當然可以,外國人以朝聖者的虔誠把它學走也行,但決不能讓他們學習後又超過我們,否則就是“我們的恥辱”。按著這樣的邏輯,因為足球是中國是足球的發祥地(很多學者都考證了這一點),那麼只要中國一天不能拿世界盃冠軍,並且永遠把那個小金人留在中國,那就永遠是中國的恥辱;四大發明是中國人的文化遺産,如今都被外國超過了我們,所以也是“我們的恥辱”;按照這樣的邏輯,因為美國文化來自英國,現在美國文化遠遠超越了英國,所以這也應是英國的恥辱……

  這,難道不是狹隘的文化本位主義嗎?

  文化的生命在哪?在於他的流動性、交流性。任何一種文化,不管它有多麼優秀,如果不交流、不傳播,它就必然走向衰敗,並最終被歷史淘汰。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一種文明只有不斷地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與挑戰,才能變得更強大。中華傳統文化也是在各家學説的不斷撞擊和互相吸收中,才逐漸融合壯大起來的。在其發展過程中,它還走出國門,傳播到韓、日及東南亞各國。在國外,中華傳統文化也是在與當地的文化的交流與吸收中,慢慢站住腳跟,成為所在國家的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假如中華傳統文化不傳播,恐怕它早就式微凋零了。

  因此,我們應該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對待文化的傳播,包括今天的“韓流當道”。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是好事,在國外它能夠發展壯大,又以淩厲之勢回到它的發源地,“出口轉內銷”,也不是什麼壞事。它提醒我們關注、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産,但大可不必感到“恥辱”。任何文化都是全人類的文化,誰能發展它都是為人類做貢獻,都是好事,我們都可以放心大膽地拿來享用。例如,古希臘文化雖然是古代希臘人創造的,但它 經過在世界各國的傳播與交流,早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因為我們有悠久的歷史,總認為自己是“天朝大國”,在對待外國文化上,往往有一種排斥心理。在對待像“韓流”這樣的“出口轉內銷”的文化時,也很容易産生不正常的心態,要麼認為“我們才是發源地,你有什麼了不起?”要麼認為本來是自己的東西卻被別人搞得那麼好,心理不平衡,“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衰敗,‘出口轉內銷’後卻在中國引起如此轟動,這真是我們的恥辱!”就是後一種文化心態的典型表現。這兩種文化心態都不利於文化交流與吸收。

  不管是純粹的外來文化,還是像“韓流”這樣的“出口轉內銷”的文化,我們都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心胸對待,既不惟我獨尊,盲目排拒,也不自慚形穢,妄自菲薄。只有這樣才能吸收所有的先進文化,更好地促進我們自己的文化發展。(作者:氣橫西北誰人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