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約會新7天]第110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2日 16:32 來源:
    進入[約會新7天]>>






  CCTV.com消息(約會新7天8月20日播出):

  大家好,歡迎和新聞頻道約會新的7天。

  今年是抗戰勝利六十週年,從本週開始,新聞頻道很多紀念抗戰的特別節目都陸續開播了。其中,三十集系列片《兒女英雄傳》是個重頭戲。

  《兒女英雄傳》剛播出一週,已經有很多觀眾要求重播,還來電詢問是否有光盤出售。在這裡我可以告訴大家,新聞頻道已經決定十月份對《兒女英雄傳》進行重播。而光盤呢,肯定要出,具體的發行時間我們會在節目中第一時間告訴大家。好,下面先給您介紹一下下周的《兒女英雄傳》。

  二十一兵工廠是抗戰時期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它為前線的中國軍隊提供了百分之六十的武器。在炮火連天的歲月,兵工廠多次搬遷,甚至險些被夷為平地。在那個年代被稱為傳奇的二十一兵工廠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跌宕起伏?

  (唱):昭和可恥好猖狂,開兵渡過太平洋,佔了雲南七個縣,我軍把他消滅亡。

  這首蒼涼的歌唱的是雲南騰衝戰役。它是抗戰八年中我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出擊的戰略大反攻。在那場刀光劍影中,有三千多名遠征軍戰士長眠在騰衝。《兒女英雄傳》之《血色滇西》,請倖存的雲南老戰士為您講述這場怒江邊上的血雨腥風,

  下周的《兒女英雄傳》還將為您介紹《楊靖宇》鮮為人知的身世和《守船人的故事》。歡迎您到時收看。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60年前發生在中國西南部一個叫秦隴的地方的故事,則是世界人民同仇敵愾抗日的縮影。本週《世界週刊》主持人康輝走出演播室,來到滇緬公路上的“24拐”,這個曾經運輸無數抗戰物資的西南國際大通道,探詢戰火紛飛中的歷史。

  [採訪] 世界週刊主持人康輝

  我們去採訪了一些很多當年的這樣一些老人,他們就告訴我們,那時候呀,秦隴就突然變成一個現在我們講“很國際化”的這樣一個地方。在那能看到白皮膚的人、黑皮膚的人、黃皮膚的人,還有來自印度、緬甸這樣一些地方的人。

  大家實際上都是為了保證這條公路的暢通,保證這個作為運送抗戰物資的生命線的暢通。等於是在二十四道拐這個地方呢,就可以看得出來凝聚著世界反法西斯這樣一個正義的力量,各國人們一起進行抗爭。我想我們《世界週刊》可能從這樣一個視角,也能夠看得出來這點,也能夠把它表現出來。

  我們這個節目是分兩條並行線來進行的。一方面呢是我們去貴州秦隴這個地方重新尋找二十四道拐,這樣一個地方,通過尋找它的一些歷史故事來挖掘一下當年在維護這個運輸抗戰物資這個西南國際大通道,在這個地方、這段路和這個地方的人民,是怎麼樣付出的這樣一個故事,從而可以體現初在當年抗戰那個階段,就是全民抗戰、一致對外的這種精神。

  另外一條線呢,就是我們另外一位同事以前駐日本的記者孫寶印,他會採訪到一些這次來中國參加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活動的一些日本的友人,當年一些日本的老兵,還有就是研究這段歷史的一些日本的學者。

  等於是我們從歷史的一個角度,而他是從現實的一個角度共同來探討當年的那場戰爭究竟給我們現在帶來這個怎樣的啟迪,對於我們現在的中日關係以及整個國際的這樣一個格局發生著怎麼樣的影響,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一些什麼。

  究竟康輝和孫寶印在歷史和現實之間能夠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請收看明天10點一刻的《世界週刊》。好,我們再來看看新聞頻道還有哪些關於抗戰的節目。

  字幕-----《震撼的地球——二戰珍聞錄》

  當波蘭的衛國軍正在自己國家逐街逐區地驅趕德國人的時候,只要在波蘭附近的蘇軍發起進攻,就可以和波蘭軍隊形成裏應外合之勢一舉殲滅在波蘭的德軍。然而蘇軍部署在這裡的軍隊卻突然沉寂了下來,而且還拒絕了波蘭的援助彈藥的請求。為什麼蘇軍會在這緊要時刻採取這樣的行動?請收看下周的《二戰珍聞錄》----《泣血華沙》

  另外,下周《二戰珍聞錄》還將播出《兵不厭詐》、《深海懸疑》、《窺視的鷹》、《點燃火炬》,歡迎您到時收看。

  《紀事》欄目今天將播出一部四集大型紀錄片——《對日訴訟》,該片以中國勞工和慰安婦的訴訟、毒氣事件的訴訟為主要線索,為您揭開那段正在被日本右翼勢力極力掩蓋的歷史。

  畫面中的這位老人叫耿諄,是中國第一起對日民間訴訟案的原告,他曾經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奴役過他的鹿島公司賠償。然而5年的訴訟,十幾次的開庭,最後得來的卻是不公的判決。這位91歲的老人,當年在日本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掙扎?如今的訴訟又為何遲遲不能得到公正的審判?今天播出的《紀事》將帶您走近這位堅強的老人,看看他如何在不利、不公的情況下,頂天立地地做一個中國人。

  在戰火紛飛的歲月,每個城市都刻下了中華兒女閃亮的抗日足跡,《新聞社區》從這周開始每天為您講述不同城市的抗戰故事。下周,抗戰故事繼續播出。

  (字幕——北京)

  (歌聲加字幕: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

  這是一首未被傳唱的抗日歌曲,

  也是著名的二十九軍大刀隊的隊歌,

  裝備落後的二十九軍,

  如何想方設法提高戰鬥力?

  (字幕——台北)

  這是一組得來不易的老照片,

  也是台灣民眾抗日曆史的有力證據,

  被日軍佔領家鄉幾十年的台灣人,

  如何洗刷民族恥辱?

  (字幕——雲南)

  這是一條用血肉築成的公路,

  也是西方人眼中的“第二個萬里長城”,

  這條改寫中國抗戰史的物資運輸生命線,

  究竟是怎樣建成的?

  請收看下周《新聞社區》

  字幕——《中國週刊》

  緬懷昨天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審視今天。今晚播出的《中國週刊》將製作一期“815”紀念特刊。一起探討這樣一個話題:六十年前,我們整個民族用弱者的堅持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六十年後,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態看待我們的勝利?我們梳理歷史是為了給後人留下什麼?

  歡迎您在今晚的10點一刻收看。

  最近,中央電視臺對深圳歌手叢飛捐助貧困孩子上學的故事進行了報道,他的愛心之舉讓社會受到了很大震動。

  那麼,病中的叢飛近況如何?《共同關注》的記者帶著社會的關注來到了他的病房。據叢飛的主治醫生介紹,叢飛剛完成第四個療程的化療,而一般胃癌晚期患者都很難挺過四個療程。那麼他能否像大家希望的那樣度過這個坎兒呢?。

  [同期]

  第一次見到叢飛,十分出乎意料的感覺。原來印像是癌症患者嘛,一般都是臉色蒼白,特別沒精神;但是叢飛十分熱情,而且精神特別好。

  [同期]

  叢飛:我不願意穿病號服。

  記者:為什麼?

  叢飛:我想走出去,我想儘快離開這個病房,這也是我一種願望。我想用一種健康的形象來面對所有的人。

  [解説]

  躺在病床上的叢飛,心裏卻仍然牽掛著他的孩子們。

  [同期] 叢飛

  我病好之後,我第一件事兒,去山區去看望這些孩子們,如果你們去採訪,希望你們能夠給這些孩子帶一個口信,他們的爸爸叢飛,每時每刻都在惦記他們。

  好了,這期節目就是這些,我們下期再見。

責編:辛梓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