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報道]敦煌考古直播工作準備就緒(圖)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1日 16:10)
CCTV.com消息(文化報道):大家好!歡迎您如約來到文化報道。在我國的西北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她擁有無盡的文化寶藏,擁有曲折動人的身世遭遇,還有著無數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這個地方就是敦煌。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感嘆敦煌的博大精深、和不可思議的美。不過,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這些只是敦煌文化寶庫的一小部分,敦煌的肚子裏還有數不清的傳奇故事要向人們傾吐,還有數不清的奇跡等待人們去發現。為了讓人們全面領略敦煌的魅力,敦煌研究院和中央電視臺合作,將從明天開始,連續三天在新聞頻道對敦煌考古發現進行現場直播,那麼直播的準備工作進行的怎麼樣了呢?讓我們一起去現場看一看。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編後 看點
精美的壁畫是敦煌美麗的外衣,這次考古活動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這些壁畫進行剝離,因為每個朝代都會在敦煌的墻壁上作畫,幾百年下來,畫面就這樣一層一層的疊加在了一起,所以專家們推測這些壁畫下面一定還有藏著許多的秘密,因此成功的對敦煌壁畫進行剝離,對於了解敦煌非常關鍵。不過剝離壁畫這件聽上去都有些不可思議,那麼考古專家們是怎樣把一層薄薄的畫剝離下來,到時您就知道了。
敦煌的由來 美麗的傳説
到過敦煌的人都會感嘆于敦煌石窟的壯觀,洞內藻井裝飾的精美,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敦煌的開鑿卻是源於一次意外。
敦煌——一本生動的百科全書
敦煌不僅是一個藝術寶庫,更是一本生動的歷史百科書,敦煌壁畫上精美的飛天向我們展示了高超的藝術造詣,而敦煌壁畫上一些饒有趣味的瞬間,讓我們走進了古人的生活。
敦煌是一個回望過去的窗口。就象梁思成先生在61窟壁畫上發現了被國際建築界稱做“亞洲佛光”的佛光寺一樣,敦煌還有很多秘密等待著我們的發現。有一些歷史細節,如果不是回到歷史本身,很難引起我們的注意。
在公元前亞歷山大率軍東征,橫掃中亞大地時,他的將士們的雙腿是在馬腹的兩邊空蕩蕩地懸垂著,沒有任何支撐。他們靠著大腿的力量,用力夾住猛烈顛跛的馬以保持自身的穩定。這種艱辛可以料想。然而最早想到在馬腹的兩邊各垂一條繩索,拴上一個金屬馬鐙來支撐雙腿的也是中國人。在早期敦煌壁畫中馬的身上,我們就看到這可愛的馬鐙了。如果細心留意,還能發現馬鐙逐漸變厚,形狀變得更加合理──這種不斷改進和發展的過程。不要小看了這個小小的馬鐙。美國歷史學家林恩.懷特説:“只有極少數的發明像馬鐙這樣簡單,對歷史卻産生如此催化劑的作用。”中國的馬鐙,肯定是由那些西遷的民族先傳到西亞,然而再傳到歐洲。英國博士李約瑟把馬鐙對歐洲歷史的神奇作用,以一句話揭示出來:“就像火藥在最後階段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一樣,中國的馬鐙在最初階段幫助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歐洲人是踩著中國人的馬鐙進入了騎士時代的。
農耕的景象在敦煌石窟中出現得最多。這種三腳耬是一種播種機。(454窟)一邊犁地,一邊將種子通過空心的漏斗撒下,同時能完成開溝、下種、覆鬥三道工序,而且一次可以播種三行,行距均勻相等。這實際上是現代播種機的始祖。遠在三國時期,關心農業的皇甫隆任敦煌太守時,就教給當地農民使用這種智慧化的農具。時間在公元三世紀。而直到十八世紀三腳耬才傳入歐洲。
這幅畫對於了解古代中國這一高超農業技術便是極為寶貴的資料了。應有盡有的農耕工具,給我們描繪了令人自豪的農業文明。
發現藏經洞
在經過了數百年的輝煌後,由於戰亂等原因,敦煌漸漸的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只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在嘴邊流傳。清朝末年,一個道士意外的打開了這座佛教聖地的大門。從此,敦煌的命運走入了黑暗。
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
就這樣,敦煌珍貴的文物開始了背井離鄉的流浪生涯。那麼這些大批的敦煌文物是怎樣流落到國外的呢,他們在國外的境遇又將怎樣?
編後話
如今,敦煌的文物除了收藏在國內的,還分別收藏在其他12個國家的40多個機構中,從清朝王道士發現敦煌文物後的一百多年裏,中國的敦煌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直到1944年元旦,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成立才改變了這一狀況。這一批遲到的保護者,這些來自祖國各地的年輕人,在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的情況下,開始了對敦煌的發掘和保護。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近十幾年來,對敦煌的研究逐漸深入,考古專家們用艱苦的工作拂去了歲月留在敦煌身上的灰塵,敦煌的美和敦煌的故事也越來越多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