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年味兒,何必刻意去追尋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8日 11:17)


   陳愛和:過大年,味變質不變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1月17日《 每日新報》刊出了“尋找年味兒” 的《特別策劃》,喊出了“回歸春節”的響亮口號,道出了許多人共同的心聲。

  相對於傳統的春節來説,人們不再剪窗花、放鞭炮,沒有廟會,也沒有龍燈,連“守歲”習俗也變成了看春節聯歡晚會,確實感到春節氣氛並不夠濃烈。以前,進了臘月門人們就開始忙年,如今,各種各樣的便利措施讓我們從傳統的忙碌中解脫出來,雖然輕鬆了很多,卻讓人對春節的期待也變得很淡薄。大家都在感嘆“年”味日漸“稀薄”,感慨中增添了些許失落感,總想找尋過年的那份滋味,其實大可不必。

  不錯,人們頭腦中“年意識”逐步淡化,春節也宛如平常。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換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擺上過年的美食,打打牙祭的“年”失去了它的意義,沒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人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年”有什麼特別!其實,年味已逐步脫離“物化”轉向“情化”,從“肚子”過年到“腦袋”過節,由“節慶型”向“假期型”過渡。按以往過年的方式來衡量,現在確實“年味”不濃,但誰又能否認,“不愁吃穿”正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之一。

  如今,一封伊妹兒捎去一片問候,一個電話減去了奔波勞頓之累,新穎的拜年語通過短信息廣為傳播,誰能説這不是過年的新民俗新內涵?越來越多的人給春節賦予了個性化的意味,或舉家出遊,或健身娛樂,或讀書充電,把平日無暇料理的事情一樁樁彌補回來,從容品味輕鬆與愜意的休閒時光,讓平日裏緊張的身心徹底放鬆。在這個盛大的傳統節日裏,人們過年“迎新”不“辭舊”,新風不斷演繹,舊俗依舊承傳,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傳統的年味。你可以用很傳統的方式過,也可以用很新潮的方式過,你可以過得很熱鬧,也可以過得很安靜,選擇的方式多了,何必因循守舊一層不變?更何況,由於每個人經歷各異,對於“年味”的體驗當然也就不同,你説濃,我説淡,各有各的心情。其實是濃濃淡淡有變化,味道不同,舊有的“年味”可能淡了,但如今的“年味”更具個性更加多彩。

  人類是一個不停變化的過程,社會的發展,永遠不會有休止符。過年的方式在變,心理狀態在變,年味也就自然在變。 但有一點,味變質未變,那濃得化不開扯不斷的親情鄉情,那節日的快樂和新舊更替的感慨,永遠貫穿在“年”的氛圍中。

  孔丙己:春節就像自助餐            

  猴年的春節就要到了,人們都在忙著過節。春節是人們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每年的春節一過完,往往聽到人們談論最多的不是春節過得如何如何輕鬆愉快,而是訴説這個節日過得好煩好累,甚至發出"實在沒有意思"的感嘆。


  每年過春節,僅過年的這一套傳統程序也夠忙煞人的:大年三十大團圓,歡笑聲中吃年飯;晚上盯著電視看,半夜鐘響放起鞭;三十以後大拜年,東家走來西家串,累得腰疼腿也酸;你吃我來我喝你……像這樣繁瑣冗長和別無新意的春節,人們過得怎麼不勞累、不厭煩?

  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的舊觀念從中作祟,多年來人們形成了一種頑固的思維定勢,認為春節是傳統節日,就得按傳統遺留下一步來的規矩過,因而不輕易越雷池一步。比如吃年飯這一點,就得在自己的屋檐下吃,換個地方吃似乎就失去了過節的意義。這實在是一種誤會。如果這種思想不改變,觀念不更新,春節也就難免過得好煩好累了。

  據悉,南方人大都把過節的方式選擇為外出旅遊,盡情飽覽祖國詩情畫意的大好河山,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同時也使生命變得年輕,青春變得歡快,這實在是一種高明的過法。雖然我們身邊也已有人開始追求這一新的時尚,但對絕大多數北方人而言,仍面臨著觀念轉變的問題。

  當然,我們講改變過節的觀念,並不是非讓你走出屋檐去旅遊,有些傳統的美德仍需要堅持發揚,只是給你提個醒,千萬不能因循守舊,一成不變,總是站在廚房裏累得腰酸腿疼,坐在酒桌上喝得迷迷糊糊。只要你選擇任何一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精神愉快的過法,都是我們所大力提倡的。

  其實人們對待春節的很像前些年特別流行的自助餐,不能以平常心看待。當人們去吃自助餐的時候,總想著我該先吃什麼,後吃什麼,怎麼吃才能吃回本,才能佔便宜。結果撐得要命,下次不想再來了。其實,只要以輕鬆的心態,吃好的心態,就能吃得經濟又實惠。

  過年其實就像吃自助餐,以一個平常的心態,以一個輕鬆的心態,千萬別"吃"得太累。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網評天下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