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已經不娛樂 反思裸照事件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04日 10:24)
新華網消息:某香港女星12年前被不法分子威脅拍攝的裸照,在香港《東週刊》最新一期雜誌的封面刊登後,近來受到全香港的強烈譴責。
11月1日:香港演藝界代表召開記者會,強烈批評該週刊的所作所為,並聲言要追究此事。
11月1日:《東週刊》兩度道歉。
11月2日:《東週刊》大股東楊受成被迫要求《東週刊》立即停刊。而《東週刊》的3名主管隨後也宣佈引咎辭職。
11月2日:香港警方迅速採取措施,調查這一事件。刑事及保安處處長周富祥指出,警方已接手調查“《東週刊》裸照事件”。他強調,如果事件涉及刑事成分,警方必定追究,不會讓罪犯得逞。
11月2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公開譴責這一事件,他指出,《東週刊》事件抵觸了香港社會的道德價值,引起社會人士的公憤,對此事必須進一步關注。
11月3日:被逼拍裸照的女星在演藝界名人成龍及梅艷芳的支持下,考慮要挺身而出,為自己討回這10多年來所受的委屈和恥辱。
11月3日:下午3點,由香港演藝界9大屬會所組成的電影工作者總會,在當地發動了大遊行,以譴責《東週刊》的惡行,這是繼3年前“反盜版大遊行”之後,香港演藝界又一次大型集會活動。500多名演藝界人士參加了遊行。香港藝人梅艷芳、成龍、劉嘉玲、爾冬升、劉德華、張柏芝、陳小春、林嘉欣、盧巧音、江芷妮、陳慧琳、楊千樺等都參加了此次活動。商臺行政總裁對事件表示憤怒,並要求將10月30日定為“傳媒反思日”。(整理/鄭葉)
眾説紛紜
譚咏麟:停刊是私人決定,但並非最終的正確做法,正確方法是該刊更換辦刊宗旨,改行正路,傳媒應該自律。
劉德華:這件事首先要先弄清楚究竟《東週刊》從得到照片到刊登,是深思熟慮還是一時之快?若是一時之快則難以原諒,如果是深思熟慮就代表已經是個決定,更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成龍:我強烈呼籲社會上有良知的個人和團體,罷買、罷看!
張衛健:目前傳媒的競爭已經到了恐怖年代,我們藝人是無法逃避的,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潔身自愛。
莫文蔚:好怕呀!目前的娛樂圈已經不娛樂,變了質,儘是報道負面新聞和悲劇。
陳小春:絕對是慘劇,刊登這張照片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呢?現在娛樂圈都沒有正風,只有歪風。
吳君如:簡直是濫用“新聞自由”,全港市民同傳媒都應好好檢討。
張同祖:無論這次的裸體照片是誰,但刊登的動機純屬變態,純粹嘩眾取寵,長久下去會搞垮娛樂圈的。
陳啟泰:我奉勸有意加入娛樂圈的女性都要想清楚。
萬綺雯:我為這名女星感到遺憾,我覺得現在的傳媒不求真,只求銷量,而讀者也只是去看卻不理會事件的準確性。
謝蘭:這種事對演員來講傷害應該是挺大的,這是很不道德的。
吳若甫:我現在在治療,這事還是不談的好。
許晴:我覺得這跟報道者的心態、品質和道義都有關。對這種事,我想任何一個公正的、有是非觀念的人都會很唾棄的。
蓋麗麗:我覺得刊登出來的東西必須是真實的,哪怕是揭短兒。報道演員不好的一面也得是屬實的。我覺得一個演員,她既然當了演員,她或許反倒希望媒體有一個監督和督促的作用。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東西是不是屬實。
劉威:一個好的媒體是要起到橋梁的作用,給觀眾和讀者一個指導作用。另外,演員也是人,記者也是人,從做人的角度出發,你尊重一下別人又有什麼不好呢?(鄭葉)
娛樂酷評 庸俗的底線
香港《東週刊》的停刊為“裸照風波”畫上了一個光明的句號,這一結果表明:在媒體“狗仔隊”無孔不入、名人隱私權普遍失守的香港,正義與良知終於捍衛住了最後一點尊嚴。
這一次的“裸照風波”是香港娛樂媒體“低級趣味綜合症”的總爆發,類似的庸俗化傾向,在香港媒體上由來已久、積重難返,已經成為一種地域文化特徵。前不久,謝霆鋒的“肛門報道”已屬令人髮指,今番的“裸照風波”更是變本加厲。好在有成龍、梅艷芳等大牌藝人揭竿而起奮勇抗爭,更有特區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甚至特首董建華表態伸張正義,這才有了《東週刊》“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結局。
拋開具體的是是非非,人們可以看到庸俗之風氣多年來一直瀰漫在香港媒體的字裏行間,胸懷正義與良知者敢怒也敢言但卻無可奈何。此次《東週刊》迫於輿論壓力停刊既印證了那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老話,也顯示了香港傳媒業守住庸俗底線的信心與決心。不過比這一切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香港娛樂媒體的庸俗化傾向正呈南風北進之勢。這一點,稍有幾年傳媒工作經驗的內地新聞工作者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脫口説出哪幾個地區、哪幾家媒體最得香港娛樂媒體的庸俗真傳。這些選題庸俗、趣味低下、捕風捉影的媒體,充分利用並不斷培育著受眾的好奇心與窺私癖,讓許多原本不敢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消息”打著“公眾知情權”的旗號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一時間,混淆了大眾的是非觀,動搖了美醜的標準。
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談論香港娛樂媒體庸俗底線的話題,是為了給身邊的媒體樹立一個健康的標準。儘管在這個轉型的時代裏很多媒體不能免俗,但我們起碼應力求避免庸俗了。就算一不小心落進了庸俗的陷阱,也該把持住庸俗的底線。這道底線在我看來就是至少該有善良的動機,而所謂善良的動機就是我們過去常説的——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東週刊》這一次就是觸到了底線才觸怒了公眾,而我們身邊的媒體也應該引以為戒。從對高楓去世的報道已經看得出那些不良香港媒體的影子了。(漁家傲)
責編: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