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首次公演
陽光下 秧苗青青  
05月10日 08:54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為了5月13日至16日的演出,準備了一批新排的節目,它們當中有:群舞《秧苗青青》;聾啞青年劉鑫用形體語匯表現的《太陽鳥》;不及胡琴高的王雪峰演奏的《二泉映月》和《賽馬》;甘榮麗、楊海濤、葉林與北京國際學校的學生共同演唱《我的夢》主題曲;甘榮麗獨唱《阿姐鼓》等。

    《秧苗青青》竟如此美麗

    《秧苗青青》表現的是從破土到喜獲豐收這樣一個生命孕育和發展的奇妙過程。這其中一切美麗的事物,全都可以放進去:燦爛陽光、清新空氣、雨露滋潤、土壤芬芳、蓬勃生機、豐碩成果等許許多多美好的東西。把這麼多美好的東西用美好的舞蹈藝術融合在一起,表現出來,這就是“秧苗青青”。

    畢業于山西藝術學院的何曉彬是這個新排群舞的編導,帶著對《秧苗青青》火一樣的熱情、背著一堆獨特的大草帽,在五一前夕專程從廣州趕來的。29歲的他和群舞裏的男主角、無臂青年黃陽光一樣,給人陽光的感覺。

    他的“陽光”還表現在對演員們的那種尊敬和欣賞,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真誠與善良。他一再説,儘管與聾啞演員交流有一些困難,但他們過人的聰明、勤奮和執著總是令他感動。當他進行輔導的時候,演員們全神貫注的神情使他覺得,儘管他們失聰,卻在用全身心來“聽”,而且領會極快,貫徹也很到位,使他對這個舞蹈更充滿信心。同時,對他自己也是個新的鞭策,和他們共同的排練,本身就是一個“美好的過程”。他強調,儘管殘疾人身體上有局限,但他們同樣能創造完美的藝術,令人震撼,令人回味無窮。

    前往基地採訪當天,正值《秧苗青青》排練。在進行到放音樂一段時,25名演員圍坐在一台錄音機旁, 音樂起,何曉彬打著節拍,負責手語的王老師再將節拍轉換成1至8的拍數,演員們絲毫不差地邊頷首邊做著舞蹈裏的動作。很難想象,他們竟然是一群聽不到聲音、説不了話的聾啞人。得到何曉彬的讚許之後,他們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那種美麗的場景,實在讓人感動。

    為了如此美麗的“秧苗青青”,年輕的編導何曉彬沒少費心思,對舞蹈的設計力求完美。他通過伴舞演員們用腿交織的“鄉籬”造型,一下就把觀眾帶到了充滿泥土氣息的鄉村田園。而演員們極度柔美的上肢動作,不僅敘述著嫩芽破土、生機盎然的生長畫面,而且陪襯著無臂青年用腿、腳以及整個軀體演繹的舞蹈語匯,使他在和諧、優美的群舞中脫穎而出,深化著舞蹈的主題。

    在尋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草帽,也成了何曉彬“美”的道具。我們見到了那頂直徑一米五的大草帽,戴在體態輕盈的男主角頭上,活脫脫一個奇妙躍動的“大蘑菇”。在伴舞演員們一大片造型獨特的“長檐草帽”的襯托下,描述著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而在舞蹈結尾出現的幾十頂草帽,飛起來使人聯想到田野高歌的收割機噴出的金色旋流,摞起來又象徵著夏收的糧倉,不由令人擊掌叫絕。

    天堂飄出《我的夢》

    5月7日下午,擔任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評委的成方圓“百忙抽身”,趕到梅地亞賓館,對《我的夢》歌唱演員葉林、甘榮麗和楊海濤進行輔導,這次他們三人將用英文演唱由丹麥作曲家創作的主題曲《我的夢》。

    著名藝術家喬榛、丁建華聯手為晚會《我的夢》朗誦主題詞,主題詞除每個節目的介紹外,還有序和尾聲,有好幾千字,分為許多層次,有不同的技術要求。錄製工作連續進行了四個多小時。 記者注意到,剛剛錄完主題詞開頭的“序”,丁建華老師已經眼含熱淚了。在結束錄製後,記者特意對兩位藝術家進行了採訪。

    還沒有從錄製的激情中解脫出來的丁建華,一開口又流出了熱淚,她説:“我聽到盲人歌唱家楊海濤唱的‘天堂’,那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我也聽到過其他歌唱家對這首歌的演唱,但那只是一種美的享受。而海濤的‘天堂’使人聆聽到一種來自生命深處的呼喚,一種真正從‘天堂’飄出來的歌聲。”她還動情地説:“作為母親,我要對這些孩子説,‘你們太可愛了!’。作為觀眾,我要説的是,‘這是真正的藝術’。”説話的時候,她一直含著熱淚。(劉江華)



責編:趙聆樺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