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周代虢國都城上陽城內發現了一處大型宮殿性建築基址,為人們解讀留下“唇亡齒寒”、“假虞滅虢”典故的虢國歷史以及古代都城的發展、演變提供了新的資料。
這個宮殿基址座北朝南,呈長方形,與上陽城的宮城北墻平行。東西長24.6米,南北寬21米,總面積約478平方米,其上有規律地密布著45個柱礎。基址南邊東、中、西部各向外凸出三個門階,應分別為“阼階”、“中階”、與“賓階”。
較為罕見的是,一條窄淺而規整的溝槽橫貫宮殿基址,溝內堆積著黃灰色淤沙土,極為純凈,溝底有明顯的水浸痕跡。專家對比史料記載認為,這是一條為了抄平夯土基址表面而特意挖築的,具有“水準儀”性質,可見這一建築曾經精心營造,設施齊全。
考古人員還在宮殿基址的夯土之下發現了一座非同尋常的墓葬,墓主人是一個成年男性,上肢重疊置於胸前,下肢捲曲歪向一旁,整個人骨呈掙扎狀。發掘者介紹説,死者高大的軀體與窄小的墓室極不相稱,顯然是非正常死亡,這是營造宮殿之前舉行奠基儀式時留下的遺存。
這一基址之上還發現了大量陶瓦殘塊,表明此基址很可能以瓦做頂。
虢國是我國古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新中國成立後,三門峽虢國墓地曾先後兩次因出土大量的青銅器、玉器而轟動海內外。世紀之交,被湮埋了2600多年的虢國都城上陽城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李家窯遺址內被發現。文/桂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