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雪域高原的“尋寶”人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10日 06:03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2006五一黃金周

  人民日報消息:

  人物小傳

  ■經歷:江蘇省連雲港人1976年參加工作,現為四川省地礦局403地質隊鑽探技師。

  ■榮譽:2004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五一”長假,對於四川省地礦局403地質隊鑽探技師張建東來説顯得太長了。假期還沒有完,他就踏上歸途,奔向甘孜藏族自治州。那片美麗而又艱苦的雪域高原,讓他魂牽夢繞整整30年。

  每當張建東回到403地質隊的駐地峨眉山市,總有人問他:“高原那麼苦,這麼多年你是咋個呆下去的?”他總是笑著説:苦得有價值嘛。其實,他在心靈深處還藏著一句話:“苦地方,險地方,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尋找打開寶藏的鑰匙

  1976年,剛參加工作的張建東來到403地質隊,當上了3號機鑽工。“好學、勤奮、肯吃苦。”師傅們如此評價這個弟子,“每天纏著問這問那,有時把人都問得煩。”憑著一股子幹勁,張建東很快掌握了小口徑岩芯金剛石鑽探施工技術,第二年就成為班長。

  張建東所在的3號機是403地質隊的“尖兵”。採用電力驅動代替柴油機驅動、金剛石繩索取芯、金剛石回轉衝擊等先進鑽探技術都從3號機開始。張建東如饑似渴地學習新技術,逐漸把它們運用得爐火純青。繩索取芯──中深孔鑽探中大幅度提高純鑽進時間、減輕勞動強度;金剛石回轉衝擊──提高對堅硬、破碎岩層鑽進的效率。張建東抓住了打開寶藏的金鑰匙。

  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

  張建東還記得2002年3月初上甘孜州道孚農戈山時的艱難:大雪飄飛──每年冰凍期9個多月,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選取的鑽探點被冰雪覆蓋,找不到一條可以通行的路。

  張建東率施工隊伍進場了。僅僅一天,他們的嘴唇就乾裂出血口子。白天強烈的紫外線把他們的臉鑄成“高原紅”,夜晚的嚴寒使安全帽檐兒上挂滿了冰淩柱子。張建東的同事李世奎、寧德洪説起當時的遭遇,不停地感嘆嚴酷的缺氧反應,頭痛。後腦勺、太陽穴痛得要裂開一樣,“吃不下東西,又吐又拉,臉腫得變了形”。

  “我們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張建東給鑽工們打氣鼓勁。

  找點、找水,到各個機場了解情況,張建東拖著疲憊的身軀,一件件地落實。

  去年6月,甘孜州農戈山鉛鋅礦風險勘探,張建東和同事們遇到了“攔路虎”凍土層。開始,他們按傳統方式鑽探,幾天下來,孔垮塌嚴重,工程進展緩慢。張建東機敏地改為下導管,雖然再沒有孔垮塌,但40多天僅進尺200米。他又試著將硬肽體鑽頭換成軟肽體鑽頭,一台鑽機一個班進尺達到20多米,相當於原來4天的效率。“攔路虎”終於在倔強的張建東面前低下了頭。

  苦戰5個月,張建東和同事們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他出發時體重170多斤,回來時體重140斤。

  對張建東來説,這些是家常便飯。海拔5000米的崑崙山下青藏鐵路工程工地,甘孜州道孚農戈山海拔4700米的無人區……都留下了張建東鑽探的印記。

  採訪手記

  張建東的家庭、單位、工地分隔三地,分別相距數百里。除了生活清苦,他還長期忍受著孤獨之苦、別離之苦。他説:要幹成事,就要耐得住寂寞。

責編:劉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