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
在昨天的節目中我們了解到,97%的被調查者都表示想做志願者,但實際上,真正去做志願者的人佔我國總人口的比例還不足3%。至於為什麼想做卻沒有付諸實際行動,大部分人認為是不知道該怎麼聯絡相關機構,還有一部分人是對現有的保障和激勵機制不太滿意。這裡的保障機制我想大家可能比較好理解,像一些大型項目中的,需要一段時間脫産去做服務的志願者,有一些保險、或者是基本的生活費等也是應該的,但是説到激勵機制可能有些人就不太理解了,你不是自願去做好事兒的嗎?怎麼還要別人給戴小紅花?給精神獎勵?又給考試加分什麼的啊?這激勵機制是不是太功利了?
有一位天涯社區的網友就給我們留言説:
如果每個志願者都是衝著“考研加分”,“公務員考試優先錄取”而來,那麼就無法確保他們參與志願工作的第一目的是服務某項公益事業,這樣容易造成投機行為的盛行,一方面降低志願事業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因“激勵機制”使社會增加額外“損失”。
那麼,志願服務是否一定要拒絕激勵呢?您先別忙著下結論,就這件事我們也專門採訪了一位從事過多年志願服務的志願者,來聽一下他對激勵機制是怎麼看的:
在北京的這所臨終關懷醫院裏,這個黑黑瘦瘦的小夥子可是個大紅人兒,院裏的大部分爺爺奶奶都認識他,更喜歡他,有的老人一見他來了,臉上就笑成了一朵花兒。小夥子名叫張大諾,是《國際先驅導報》的編輯,在這裡做志願者已經三年多了,2003年底還被院裏評為愛心志願者形象大使。
張大諾:當時我比較驚訝,因為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個稱號,但是第二天可能感覺就不一樣了,比如説你想起這個地方,你就非常願意來,然後你進來的時候,也許以前來的時候,你準備待一個小時,但是不自覺地你會變成一個半小時,因為你會覺得可能自己有更多這樣的責任和義務做得更好一些,並且你真能找到做得更好的一些方法,就是你內心的很多潛力、智慧都被刺激出來了
其實在來北京工作之前,張大諾在老家哈爾濱也做過多年的志願者,只不過他都是一個人靜靜地在那裏做事,除了快樂,從沒想過還會得到其它東西,而現在,這個立在醫院大廳裏的小牌子卻讓他覺得心情很不一樣。如今,張大諾幾乎每隔一天就要到醫院去一趟,而從他家到醫院最少也要一、兩個小時的車程。
張大諾:所以我現在回頭一想,我覺得他這種機制實質上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機制,很簡單的一個辦法,就這麼一個牌子,但是我覺得對我的整個鼓舞和動力是非常大的
在這裡服務的幾年中,張大諾也見到了許多志願者,但他發現,來過的人雖然多,能夠長期堅持下來的卻是鳳毛麟角。就這個問題,張大諾也曾經和院裏的人探討過,看能不能在精神激勵方面再做點兒什麼,拽住志願者的心,此外他還認為,在升學、就業等方面給志願者一些政策上的傾斜,也有利於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對志願者進行鼓勵的氛圍。
張大諾:這種氣氛會讓志願者體會到一種,他會覺得自己在一個被大家所公認的那麼一種社會道德里面,然後他做得非常好,這種感覺對於志願者來説其實很重要,但現在的志願者更多地是覺得自己或者在單打獨鬥,或者是一小撮人,在做著一個所謂的一個好的事情,這種感覺實質上並不有利於志願者能夠長期做下去
最近,張大諾的朋友想和社會上的一些單位,像電影院等搞些聯合,給志願者提供些獎勵。比如説如果某個志願者的服務時間達到多少,可以享受什麼樣的待遇等等。當記者問這樣的想法會不會讓人覺得太功利時,小張的回答倒是非常乾脆。
張大諾:沒有誰會為了一張電影票去做幾十個,上百小時的志願服務,那樣成本太大,那樣來回的路費都已經夠買一百張電影票的了,但是如果你有這個東西的話,最重要的是志願者他能夠感受到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這麼一種關注,社會這種風尚和時尚的這麼一種關注,可能這個是最重要的.
那麼,大多數人對於激勵機制又是怎麼看的呢?我們和中智庫瑪在線調查系統聯合,對1508人做了一個電子郵件調查,來看一下結果:
| |
如果您參加志願服務,您認為是否應該有激勵機制 ?
1、應該 70%
2、不應該 16%
3、説不清 14%
有七成的人都認為激勵機制是有必要的,當然也有人反對,我們再來看幾條觀眾留言:
一位天涯社區的網友説:真正的志願者出發點是自覺自願的,不求對自身的回報。如果有所謂的“獎賞”摻雜,那麼肯定就不能叫志願者了,那叫被雇傭者,那是急功近利,和商業行為就差不多了。
一位觀眾説:激勵的本意是積極的,但激勵後的結果又會否有所偏差出現事與願違呢?
還有一位觀眾説:真正的志願者行為是自願的,但這個社會為這群不以私己為出發點的朋友們又回報了什麼?
就這個問題我們也採訪了共青團中央青年志願者工作部的副部長侯寶森。他認為,激勵機制其實體現了社會對志願者付出的一種認可,雖然志願者們並沒有要求什麼,但必要的激勵卻能堅定他們做好服務的信心,同時也能吸取和鼓勵更多的人來參與志願服務。他還專門給我們舉了一些國外的不錯的做法,一起來聽一下:
侯寶森:應當説在這方面,志願服務比較發達的國家給了我們很好的一些借鑒,比如在英國開展的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在獎勵計劃中表現最優秀的志願者可以得到英國女王親筆簽名的證書;在日本,參加海外志願服務的志願者服務期滿之後,主辦單位要負責為他們推薦工作,提供就業的信息,表現特別優秀的志願者還可以直接到外務省等政府部門去工作
除了政府方面的努力,來自民間的一些倡導志願風氣的做法也不容小視。
侯寶森:比如説有很多在我們這裡服務過的志願者在出國留學的時候會特意來開服務證明,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志願服務證明,他很難在歐美的一些大學裏申請到獎學金,還有一些大企業在錄用員工的時候也非常看重這一點,如果你沒有志願服務經歷,他會認為你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的,這樣就在全社會形成了倡導志願服務的一種社會風氣.
其實,現在在我們國家的一些城市,或者是一些大型的志願服務項目裏已經有了一些激勵機制,比如杭州市註冊志願者管理辦法(試行)就規定:志願者晉陞採取星級制,以100小時為單位,志願者註冊後參加志願服務時間累計達到100小時的,授予杭州市一星志願者稱號,往上依次增加,累計達到400小時的,經市誌願服務工作委員會審核後,發一張志願服務榮譽卡;志願者獲得志願服務榮譽卡累計達5張的,授予杭州市功勳志願者稱號。但是由於沒有統一的法規,所以全國各地的激勵辦法並不一樣,也並不是所有的志願者都能得到相應的激勵。
那麼,對於那些想做或者正在做志願服務的人來説,他們更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激勵呢?我們在新浪網上做了一個調查,共有13749人參加,來看一下結果:
| |
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激勵?
1、給予一些表彰等精神獎勵 34%
2、在社會服務與福利待遇方面有政策傾斜 25%
3、在升學、就業等方面有加分等待遇 19%
4、其它 15%
5、在職務晉陞方面優先 7%
有一位天涯社區的網友還給我們留言説:
志願者的行為是自願的,如果需要回報,請給志願者朋友們多一點尊重與理解,莫讓這群燃燒著青春與激情的朋友在無私奉獻愛心的同時遭遇冷眼與嘲諷就是我們最大的期盼。
看得出來,人們對於精神方面的激勵還是更在意的,而對於其它一些激勵,可能有人還是覺得有些功利,不過這樣也沒關係,我記得在採訪前面短片中的張大諾時,他提出來的一個觀點很有意思,他説,即使某些人就是出於功利的目的來做這件事也沒關係,至少他能先進入到志願者這個隊伍裏面來,而只要他來了,他就有可能體會到這裡面的樂趣,到那個時候,快樂可能就會替代功利,成為他堅持做下去的主要原因了。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