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7日 20:41 來源:
新華社大連4月27日電(記者 黃全權)赫赫有名、家大業大的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視青年工人王亮為“寶貝”。“他已經成了我們企業的一個品牌,一大批訂單和合同就是衝著他而來。近10多年,他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超過1500萬元。”集團黨委書記朱德康説。
而被稱為“神奇小子”的王亮卻覺得自己“幸運”:“沒有企業自動化技術的革新,沒有那麼多引進的國外合作項目,我就算苦死、累死,又能折騰出個啥?”
在一個人的傳奇和一個時代的機遇之間,一個現代産業工人的發展之道躍然而出。
“沒考上大學,並不等於學不到大學的知識”
“既然是當工人,就要當一個既能動手又能動腦的高級工人。怎麼當?離了勤奮學習和刻苦鑽研,不會有別的路徑。”36歲的王亮説。
而在説這話之前,王亮已經這樣做了18年。
18年前,王亮給自己的未來描繪得很美:對電氣知識感興趣,那就上大學,學電氣專業,做一名電氣工程師……但他遭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創:因嚴重偏科,以幾分之差落榜。只得轉而進入大重職高電工專業插班就讀。
王亮沒有自暴自棄。“沒考上大學,並不等於學不到大學裏的知識。就是靠自學,也要修完高等院校有關專業的全部課程。”
“成不了電氣工程師,我也要成為一名拿得起、放得下的電工。”於是,王亮開始了自己新的夢想。
誓言已立,兌現它的只有行動。讀職高開始,王亮就開始悶頭閱讀大學電氣專業的有關書籍。成了正式電工之後,更是如饑似渴。安裝公司的職工一年有300多天時間在全國各地施工,而且多為露天作業,於是,乘車、乘船、乘飛機期間就成了王亮的固定讀書時間,氣象條件惡劣無法施工的日子則被王亮視作是老天爺送給他的讀書日。冬天,在滴水成冰的簡易工棚裏,他裹著被子讀;夏天,為躲避蚊蟲叮咬,他躲在蚊帳裏學。
誰也不會相信,一名工作僅3年的小電工,不僅把崗位上的活計練得爐火純青,而且還自學了清華、哈工大等院校工業控制與自動化專業的教科書。
王亮對“學”是癡到了骨子裏。1997年9月,因公司與法國凱亞公司合作生産大型卸船機,王亮隨團赴諾曼底港考察,當時引來了多少羨慕的目光啊!但誰能想到,儘管諾曼底風光壯美、名勝眾多,“傻小子”王亮卻無心觀光,半個月的考察時間全是在一台臺大型卸船機裏爬上爬下度過的:看電氣線路的總體佈局、看配電室走線、看高壓線頭的密封辦法……
王亮的“法蘭西之行”沒有浪費,他一筆一畫記下的寶貴資料在後來為揚州第二電廠製造的兩台大型卸船機的電氣安裝調試中,派上了用場,一次試車成功。
“中國工人有才能、有智慧,更有志氣”
同臺競技方知優劣,合作共事更懂自強。
回顧與國外公司各個項目的合作,王亮有兩點比較深的感受。
“外國專家對中國有著友好的感情,但由於有技術先進優勢,有時往往表現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但他們尊重事實、崇尚實力,尊重敬業精業的人。”王亮説,“因此,要贏得外國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自重、自強。”幾年的合作共事,他憑自己的實力,使日本、英國等國的專家折服了。
“發達國家的科技總體上確實比我們先進,但並不是所有方面都比我們強。他們有些做不到的,我們中國人可以做到。比如吃苦拼搏,比如無私奉獻……”王亮説。
2005年集團公司總包秦皇島港煤四期擴容和煤五期工程製造、安裝項目共計8億多元人民幣。王亮所在的工程隊負責安裝3套三車翻車機。由於甲方土建嚴重拖期,2005年9月初才開始施工。按正常施工進度,完成安裝任務要一年半的時間。面對焦急的面孔和可以預見的巨大損失,王亮和他的工友們一聲不吭、晝夜奮戰,以高超的技術搶工期,僅用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全部完成了設備安裝任務。秦皇島港負責人激動地説:“你們的安裝隊在秦港工地創造了中國奇跡、亞洲記錄。”
奇跡是怎樣創造的?王亮和他的工友們給出了答案。
“沒點創新精神,怎麼跟得上這個時代”
36歲的王亮生活得很現代,MP3、筆記本電腦……如果不是一年在家的時間只有三四十天,他説早就開回了心儀已久的小汽車。
工作上的王亮更看重“現代”二字。“作為一名現代企業的技術工人,不僅要繼承老一輩工人身上兢兢業業、吃苦耐勞的‘老黃牛’精神,更要有點創新精神,否則,怎麼跟得上這個時代?”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提供的都是重型設備,旺季的時候,用戶排著隊,都想早點把設備安裝上。安裝隊伍就瘋了似地幹,沒有8小時的概念、沒有節假日……王亮除了瘋幹,還開始琢磨起來:能不能多出活,既保證優質和週期,又不至於過度勞累?
王亮細心研究後發現,自己企業的産品儘管種類繁多、結構各異,但電控系統的安裝調試卻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通過對幾大類産品安裝調試的經驗進行歸納總結,王亮愣是弄出了一套散料裝卸機械、焦爐機械、連鑄設備電控系統安裝調試的軟體。
這套軟體真“神”了。以前,完成一套大型裝卸機械電控系統的安裝調試要2個月的週期,他們在山東萊鋼電廠僅用半個多月就漂亮地收工了。
2005年3月,公司在包頭鋼鐵公司安裝調試6米焦爐。這樣的項目正常要用8個月,但這次王亮他們只用了不到3個月。用戶和兄弟企業目瞪口呆。
而一個不應該被忽略的事實是,目前,世界上設計、製造、安裝調試成套6米焦爐機械最著名的是德國的MKK公司和日本的住友公司,迄今為止,德國公司的安裝調試週期最短是5個月、日本公司最短為6個月。而中國人,僅用了3個月。
“如果面對利益都不管不顧地走人,企業和國家怎麼辦”
一個中國工人的神奇被外國人看在了眼裏,也深深刻在了心裏。
2001年,英國斯維達拉公司總部派出一個老總對王亮悄悄進行了最後一次考察,之後便正式向這個中國工人發來了年薪20萬元人民幣、首簽4年合同的邀請。
王亮拒絕了。他忘不了他父親──一位老大重、老勞模給他撂下的一句話:你是中國工人,要站穩了、細思量,到底哪是最適合你的地方。
“英國人之所以高薪禮聘我,完全是企業把我造就成才。現在國家、企業都是用人之際,如果面對利益都不管不顧地走人,企業和國家怎麼辦?”王亮説,“現在我們的物質待遇是不如發達國家的員工,但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去做,我們的待遇遲早會上去的。”
突然的一次誘惑反而讓王亮更清醒了。他打定主意:國家、國企培養了自己,自己無以回報,只有把知識和技能全部奉獻給自己的企業和國家,才能心安理得、無愧無悔。
王亮繼續奔波。公司為勞模組織的赴俄羅斯、泰國、韓國的參觀休假機會,王亮都放棄了,理由只有一個:組織外出參觀的都是春季和秋季,而這兩季正是安裝作業的高峰期,更是搶週期的關鍵階段。但王亮一點也不後悔:“只要企業好了,有的是機會。”
一個工人認清了自己的社會責任,而社會和企業也會準確認識一個産業工人的價值。採訪中,大連市總工會主席汪集剛和大連重工?起重集團黨委書記朱德康異口同聲地得出結論:“一個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企業需要一大批王亮式的掌握現代化先進技術的高素質人才。”
2005年,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宋甲晶頒發嘉獎令:一次性嘉獎王亮10萬元──這樣重獎一名工人在集團公司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同樣是2005年,王亮永遠難忘,他和來自各條戰線的全國勞模一起,在首都北京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生平第一次踏上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
18項國家和省、市榮譽稱號,無數的鮮花和掌聲,這是社會對一名與時代同行的現代産業工人的禮讚!
責編:劉彥妤